技校网
更新:2023-03-11 17:15:51解决时间:2022-08-06 15:35
| 编号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0 | 15723 |
| 2 | 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0 | 15723 |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0 | 15723 |
| 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合作)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3 | 15067 |
| 5 | 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合作)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4 | 14850 |
| 6 | 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合作)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4 | 14850 |
| 7 | 英语(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合作)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4 | 14850 |
| 8 | 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工程、管理科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5 | 14628 |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英语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及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周边地区及其他省市地区基础教育部门英语教学工作,以及涉外企业等部门英语翻译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美概况、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词汇学、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选读、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技能、英语测试理论与方法、教师口语、英语教学设计、高级笔译、英汉口译、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班级管理与实践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修学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电气工程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为基础,研究电气系统的设计、控制、通信、管理以及信息的拾取、传输和处理等方面的学科。我校将与国家电力科学研究院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学生实习、教师培训与学科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合力打造全国智能变电站方向的人才培养高地。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工程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智能变电站基础、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原理与应用技术、智能变电站设计、运行与维护、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方法、智能配电网理论与实践、高电压电网、大电网系统技术、电力系统并行计算与数字仿真、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本专业就业领域广,就业率高,可以在电力系统、轨道交通、环保、金融、邮电、通讯等部门以及在电力电子类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机关从事电力系统研究、电气产品与电气装置设计、开发、生产、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兼修电力电子、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多领域专业知识,软硬件兼修,具备宽口径就业方向。本专业需要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后能胜任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电类和信息类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运营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数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RFID技术及应用、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检测与传感技术、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等。实践环节包括企业专业见习、课程设计、开放式工程实验、素质拓展活动、科技周活动及创新作品展、电子设计竞赛、企业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首批五个“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之一,修业年限为“3+1”,即学校修读三年,企业修读一年,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考试考核合格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比较高,每年都达到90%以上,毕业生可在信息通信行业就业,也可从事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发、管理工作。学生可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工程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专任教师80%以上为教学和工程应用类“双师型”教师,实验室永远科研、教学的实验设备价值1800多万元,并设有专用的工程实践中心和创新实验室。本专业教师近五年来共获国家专利40余项,其中“多层滚动码加解密技术”2009年被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获怀化市科学与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2014年承担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