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奖学 沈阳化工大学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辽宁排名:73 沈阳排名: 38
  • 更新日期: 2023-01-15 15:50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24-89388469,89388462
  • 网址: http://www.syuct.edu.cn/
  • 学校地址: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号街
3.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
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年,辽宁省政府奖学金8000元/生/学年,学校综合奖学金特等3000元/生/年、一等1600元/生/年、二等1000元/生/年、三等400元/生/年。
研究生奖学金政策
1.新生入学奖学金:为进一步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特设立新生入学奖学金,具体种类及金额标准如下:
(1)一志愿奖学金: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本校应届考生除外)并按照我校复试线录取的考生(不含、、同等学力和无学位的考生),入学报到后奖励3000元/生。
(2)本校一志愿奖学金: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按照沈阳化工大学复试线录取的本校应届考生(不含、、同等学力和无学位考生),入学报到并且学籍注册成功后奖励5000元/生。
(3)生源奖学金:凡是被我校录取的原“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同等学力和无学位的考生)入学报到后奖励10000元/生。
(4)优秀学苗奖学金
为吸引优秀学苗报考或调剂到我校,我校特设立优秀学苗奖学金,具体发放标准如下:
说明:新生入学奖学金种类(1)、(2)、(3)之间不兼得。
2.国家奖学金:按国家政策,为了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国家奖学金。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0000元/生,不纳税。
3.学业奖学金:为了鼓励研究生提升学业水平,发挥创新能动性,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具体标准如下:
***奖学金制度:学校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以资习优秀、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研读。
被我校录取的推荐免试硕士生可享受以下奖金政策:
1.推免生入学奖学金:凡录取为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一次性40000元/生奖学金,录取为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一次性10000元/生奖学金(与一志愿研究生奖学金不兼得)。
3.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生每年20000元),按照评选条件进行评定。
4.学业奖学金:所有推荐免试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均能获得二等及二等以上的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具体标准如下:
3.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
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学年,辽宁省政府奖学金8000元/生·学年,学校综合奖学金特等1500元、一等800元、二等500元、三等200元。
六、奖金
品学兼优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金、沈阳化工大学大学学校奖学金及学校特设的学业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具体以学校招生简章为准)。
(一)研究生奖学金政策
1.新生入学奖学金:为进一步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特设立新生入学奖学金,具体种类及金额标准如下:
(1)一志愿奖学金:凡第一志愿报考沈阳化工大学,并按照沈阳化工大学复试线录取的考生(不含三本、、、同等学力和无学位的考生),入学报到并且学籍注册成功后奖励3000元/生。
(2)生源奖学金:凡是被沈阳化工大学录取的原“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三本、、、同等学力和无学位的考生)入学报到并且学籍注册成功后奖励10000元/生。
(3)夏令营优秀营员奖学金
(4)优秀学苗奖学金
为吸引优秀学苗报考或调剂到我校,我校特设立优秀学苗奖学金,具体发放标准如下:
2.国家奖学金:按国家政策,为了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国家奖学金。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0000元/生。
3.学业奖学金:为了鼓励研究生提升学业水平,发挥创新能动性,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具体标准如下:
***奖学金制度:学校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以资习优秀、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研读。
(一)一志愿研究生奖学金政策
1.新生入学奖学金:为进一步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特设立新生入学奖学金,具体种类及金额标准如下:
(1)一志愿奖学金: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按照我校复试线录取的考生(不含三本、、、同等学力和无学位的考生),入学报到后奖励3000元/生。
(2)生源奖学金:凡是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三本、、、同等学力和无学位的考生)入学报到后奖励10000元/生。
(3)夏令营优秀营员奖学金
说明:新生入学奖学金种类(1)、(2)之间不兼得。
2.国家奖学金:按国家政策,为了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国家奖学金。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0000元/生,不纳税。
3.学业奖学金:为了鼓励研究生提升学业水平,发挥创新能动性,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具体标准如下:
***奖学金制度:学校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以资习优秀、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研读。
被我校录取的推荐免试硕士生可享受以下奖金政策:
1.推免生入学奖学金:凡录取为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推免生第一学年可获得一次性40000元/生奖学金(与一志愿研究生奖学金不兼得)。
3.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生每年20000元),按照评选条件进行评定。
4.学业奖学金:所有推荐免试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均能获得二等及二等以上的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具体标准如下:
(一)一志愿研究生奖学金政策
1.新生入学奖学金:为进一步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特设立新生入学奖学金,具体种类及金额标准如下(新生入学奖学金种类之间不兼得):
(1)一志愿奖学金 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按照国家录取线录取的考生(不含第三批本科和无学位的考生),入学报到后奖励3000元/生。
(2)生源奖学金 凡是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第三批本科和无学位的考生)入学报到后奖励10000元/生。
(3)入学成绩奖学金
2.国家奖学金:按国家政策,为了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国家奖学金。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0000元/生,不纳税。
3.学业奖学金:为了鼓励研究生提升学业水平,发挥创新能动性,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具体标准如下:
***奖学金制度:学校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以资习优秀、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研读。
(一)研究生奖学金政策
1.新生入学奖学金:为进一步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特设立新生入学奖学金,具体种类及金额标准如下(新生入学奖学金种类之间不兼得):
(1)生源奖学金 凡是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不含第三批本科和无学位的考生)入学报到后奖励10000元/生。
(2)入学成绩奖学金 考生初试中统考的三科平均成绩高于国家分数线30分以上者(按照满分为100分计算)及未考统考数学的两科统考平均成绩高于国家分数线40分以上者,入学报到后奖励10000元/生。
2.国家奖学金:按国家政策,为了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国家奖学金。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0000元/生,不纳税。
3.学业奖学金:为了鼓励研究生提升学业水平,发挥创新能动性,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具体标准如下:
***奖学金制度:学校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以资习优秀、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研读。

此内容仅供参考,详细请看招生信息、沈阳化工大学官网中提供的助学奖学。

你还通过浏览以下文章找到你想要报名条件信息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

沈阳化工大学学校简介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所化学工业技术学校在沈阳诞生。它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前身—“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新中国化学工业和兵器工业的重要领导者,曾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第五机械部部长,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局长的张珍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校名“沈阳化工学院”,为全国六所专门培养化工类高级人才的大学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60年,为适应国家发展尖端科学和新兴学科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2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