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信息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湖北排名:80 武汉排名: --
  • 更新日期: 2023-01-29 18:44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27-86581997,027-86582019
  • 网址: http://sep.whut.edu.cn/
  • 学校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1040号

推荐内容

2021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09-26 09:58]

申请条件1、申请考生必须遵纪守法,有社会责任感,身体健康。2、申请考生应获得本科所在院校的推免资格并已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报名成功。3、申请考生本科所学专业需与报考招生专业相近。4、拟录取的推免生硕士(直博生)新生报到时必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否则取消录取资格。招生类别和招生人数(一)本科直博生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习形式拟招生人数1交通运输工程08

2021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招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2020-09-21 18:20]

附件下载:2021年《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pdf2021年《交通运输系统概论》考试大纲.pdf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选导统计[2020-06-05 17:52]

1.请所有武汉理工大学能动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考生填写选导情况,并于2020年6月7日以前完成。【点击下方链接】http://shenlankechuang./aranE5C2.关于录取全日制非定向考生档案邮寄地址事宜:档案寄“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能动学院综合办公室”,联系人:蔡老师,027-。若有党组织关系烦请一并转过来,省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公示(调剂)[2020-05-25 19:44]

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9〕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和《武汉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武汉理工大学能动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调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具有突出创新能力”资格选拔细则[2019-10-28 15:40]

为选拔和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根据《武汉理工大学招收优秀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以下选拔细则。录取奖励措施获得“具有突出创新能力”资格的考生,第一志愿选择报考我校相应院系专业,可在该志愿录取中享受以下优先录取政策:1.初试成绩达到相应专业学校复试分数线,可参加复试,复试合格即可录取;2.初试成绩达到相应专业国家复试分数线,可参加复试,复试结束后,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招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2019-10-14 18:34]

附件下载: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pdf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交通运输系统概论》考试大纲.pdf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2019-09-26 11:08]

申请条件1、申请考生必须遵纪守法,有社会责任感,身体健康。2、申请考生应获得本科所在院校的推免资格并已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报名成功。3、申请考生本科所学专业需与报考招生专业相近。4、拟录取的推免生硕士(直博生)新生报到时必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否则取消录取资格。招生类别和招生人数(一)本科直博生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习形式拟招生人数1交通运输工程08

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具有突出创新能力”资格选拔细则[2019-06-28 11:19]

为选拔和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根据《武汉理工大学招收优秀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以下选拔细则。录取奖励措施获得“具有突出创新能力”资格的学生,第一志愿选择报考我院,且初试成绩达到第一志愿专业国家复试分数线即可参加复试,复试合格即可录取。学生申请资格1.高水平大学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2.无不及格课程;外语成绩要达到本专业当年推免生的要求;3.学术

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学院考核安排[2019-06-28 11:19]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学院考核时间及地点:1.学院笔试:笔试时间:2019年3月9日15:00-17:00,笔试地点: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航海楼103教室2.学院面试:面试时间:2019年3月10日9:00,面试及分组情况当天通知。请所有参加面试的考生于8:30至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能动学院报道。考核内容,详见《能源

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智能运输系统概论》考试大纲[2019-06-28 11:18]

2019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智能运输系统概论》考试大纲第一章重点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定义、智能运输系统的内涵以及ITS的实质;国际智能运输系统技术趋势分析;掌握重点专业术语的英文说法。第二章掌握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开发方法与过程;掌握重点专业术语的英文说法。第三章掌握交通系统中常用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常用检测器及对应的采集信息,分析不同检测

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2019-06-28 11:17]

2019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岳丹婷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传热学》杨世铭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试题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是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及油气储运专业类考生

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考核成绩公示[2019-06-28 11:15]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暂行办法》(校研字〔2016〕78号)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案》,经学校组织英语笔试,学院组织专业笔试和专家面试后,终确定所有考生的考核成绩,现将成绩予以公示(详情见附件)。  公示期自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4月3日,三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于2019年4月3日(

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招收推免生招生简章[2019-06-28 11:04]

招收推免生本科毕业专业限制:我院接收推免生的学科: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硕代码085223,学硕轮机工程代码082402),②交通运输工程(专硕代码085222,学硕代码082300),③动力工程(专硕代码085206),均为全日制。船舶与海洋工程招收如下及相近专业推免生:轮机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等。交通运输工程招收如下及

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2018-03-29 11:14]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学〔2017〕9号)及《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安排》的相关内容,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科专业情况,经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制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现公布如下。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范世东熊兵组员:杨建国、吴超仲、袁成清、高潮、高岚、郭蕴华秘书:王先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接收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2017-04-18 08:00]

我院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还有部分调剂名额,现仍接受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调剂申请,调剂报名要求如下:①申请调剂考生的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国家合格线,并达到调入专业的复试分数线。②申请调剂考生报考第一志愿的初试科目应与申请调入专业的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③申请调剂考生第一学历需为高水平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第一志愿报考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预方案[2017-03-27 11:53]

复试分数线及名单根据学校要求,所有第一志愿报考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且符合所报考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各专业复试分数线见下表。推荐免试生不参加复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政治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分082402轮机工程34345151260082300交通运输工程35355353265085206动力工程34345151290085222交通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拟接收调剂研究生信息[2017-03-22 10:38]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2017年研究生招生中我院部分专业接收调剂,热忱欢迎符合条件的考生调剂到我院继续深造。为方便考生调剂报考,现将我院调剂方案公布如下:(一)调剂报名要求:①申请调剂考生的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国家合格线,并达到调入专业的复试分数线。②申请调剂考生报考第一志愿的初试科目应与申请调入专业的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

2010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2015-09-22 11:36]

点击进入:http://sep..cn/tzgg/201509/t_175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