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始于1995年创办的肇庆科技培训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2018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
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工业自动化系等现有10个二级院系,另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课教学部。现共有31个本科专业和26个专科专业,拥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艺术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部署并加强工科学科专业建设,重视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联的应用技术研究。在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智能制造等方向上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建立了肇庆(高要)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科大讯飞有限公司签约共建省内第一个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心,共同为人工智能产业经济发展作贡献。
教学单位 | 办学层次 | 专业设置 |
经济管理学院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工程、标准化工程、电子商务、金融工程(中外2+2)、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2+2) |
专科 | 空中乘务、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工商企业管理(中外2+2) | |
工业自动化系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工业工程 |
专科 | 数控技术(广东省重点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 |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2+2) |
专科 |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
汽车工程系 | 本科 | 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 |
专科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广东省重点专业) | |
建设学院 | 本科 | 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工程管理 |
专科 | 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 | |
外国语学院 | 本科 | 商务英语、翻译 |
专科 | 商务日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中外2+2) | |
信息技术学院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
专科 | 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会计学院 | 本科 | 财务管理、会计学、会计学(中外2+2) |
专科 | 会计、会计(中外2+2) | |
艺术系 | 本科 |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设计 |
专科 | 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制作技术、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 |
体育系 | 本科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1.国家奖学金:为激励我院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而设立,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我院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O0元。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我院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标准为平均每人每年3300元
4.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协助困难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学费贷款额度每学年高为s000元。
5.学院专项奖学金:学院大力提倡我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学院组织的专业及科技竞赛、职业技能竞赛、体育竞赛以及文娱活动,并对我院获奖的学生予以奖励。
6.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学院设有奖学基金,奖励学年度中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良。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综合考评优良的同学,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2000元不等。
7.勤工助学:学院设有助学基金,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特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支付劳动报酬。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入学后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方式减轻经济压力,顺利完成学业。目前我院校内有3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对于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学院将推荐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面积大和具潜力的主体城市肇庆市,经过20多年的努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校现共有3个校区(高要校区、玑东校区和鼎湖校区),占地总面积1520.6亩。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0500余人,教职工1700余人。
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的表彰和授予荣誉,主要有: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连续十年被授予“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等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中西州立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等9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开展学分互认校际交流项目,开辟主题各异的短期出境交流项目,开拓与海外知名大学合作的本续研项目。通过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方式,为我校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开拓视野、增进国际理解力和交流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将更多学生“送出去”留学,同时把国外的留学生和老师“引进来”。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体育文化等设施,同时坚定不移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投入,建设了一批装备先进、配套齐全、与工程实际接轨的校内实验实训室,为探索应用研究、教研和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秉承“修德、求是、笃行、创新”的校训,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崇尚科学、打造品牌、注重内涵、服务创新的办学理念,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加强内涵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创新型、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