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中山大学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广东排名:102 广州排名: --
  • 更新日期: 2023-03-09 15:41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20-84112828
  • 网址: http://www.sysu.edu.cn/
  • 学校地址: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学校简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山大学招生专业

学科名称评估得分全国排名学科名称评估得分全国排名
生态学861考古学767
工商管理872世界史7512
哲学873化学8210
临床医学854地理学798
社会学824大气科学696
中国史845护理学768
物理学796外国语言文学7517
海洋科学744统计学7415
基础医学825心理学7115
口腔医学755地质学691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35药学7610
公共管理835数学7616
马克思主义理论79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517
中国语言文学847环境科学与工程7421
生物学828软件工程7223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765法学7417
理论经济学799——————



中山大学办学历史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中山大学师资队伍

中山大学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专任教师406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40人、副高职称1695人;研究生导师5847人(含兼职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2743人。



中山大学交流合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教育对外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山大学坚持“以我为主”,大力推进办学,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和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学校目前已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与高水平大学多层次、宽领域务实合作。

        学校积极参与和主导重要的国际科研合作计划,努力推动重大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近年来,我校与20多个国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例如:我校化学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杰-马里 莱恩)教授合作建立“中山大学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我校物理与天文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合作体开展战略协作等。

        学校积极开拓和支持各种层次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与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学校已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00多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本科交换或交流学习平台,不断拓宽本科国际化办学空间。

        学校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我校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合作建立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核工程领域人才。2016年,学院已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国际认证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EUR-ACE)。标志着学院办学水平已经达到了法国及欧洲的精英教育水平。2016年6月,学院荣获中法两国政府联合颁发的“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项,为推动中法合作办学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学校重视引进外国专家和高水平访问学者来校授课、讲座、访学和交流。目前,共设立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111 基地”10个,地理学国际化示范学院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

        学校积极配合国家的人文交流战略,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全面提升我校现有三所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校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推进校园国际化和学生同质化融合培养机制。

        学校毗邻港澳,与港澳台高校及教育机构交流密切。目前在校的港澳台籍学生逾1500人,招生规模在内地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我校与港澳多所高校共建有十余个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于2016年底正式牵头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三地共计37所精英高校入盟。联盟以深化粤港澳三地在教育与科研的务实合作为宗旨,于2019年初被正式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国家认可的粤港澳三地教科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在联盟框架下我校推动成立空间、海洋、超算、图书馆、研究生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和专业事务相关的专业联盟,进一步深化联盟三地院校间的务实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更多“中大智慧”与“中大力量”;我校长期与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保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文、理、医、工多个学科领域构建校际常态化的合作发展机制;此外我校与港澳台高校积极开展师生交流项目,每年邀请港澳台师生近千人次到我校参与各类科学研究、课程学习、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港澳台地区和我校青年学子的了解互信、共同成长。



中山大学科研成果

2018年,中山大学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超过31亿元。近三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5项,居全国高校前5位;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二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获资助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十三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44项;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5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当前,学校正在加快建设天琴中心、南海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子谱仪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其中,“天琴计划”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教育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2018年国防科工局批准“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立项,国拨经费5000万元;珠海市政府投资超6亿元支持“天琴计划”载荷研究基地、上山道路及山顶激光测距台站的建设;激光测距台站已建成,将进行首次地月测距工作;深圳市政府已批复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立项,总投资超过12亿元。南海研究院以整合学校海洋多学科群研究力量、支撑海洋学科群发展、促进海洋多学科交叉为目标,并以此为核心联合多方力量建设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珠海)于2018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由珠海市政府6年投资60亿元建设,力争建成为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成为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的海洋创新基础平台。

截止2018年底,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0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突出贡献奖共33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0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5项。

截止2018年底,以中山大学为依托单位,学校已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6项。此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9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9项,“广东珠江人才计划”团队项目21项;共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5人次,农业部“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负责人2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27人次。出版了《全元戏曲》、《全粤诗》、《叶名琛档案-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残牍》、《清水江文书》和《历史·田野》等丛书和著作。同时在《Nature》、《Science》、《Cell》、《The Lancet》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



中山大学教学成果

中山大学设立了“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和“本科生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早期介入科研。2004年至2011年,在校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包括“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中山大学队共参加了62次亚洲区域赛,其中1次夺冠、2次获得亚军、13次获得季军,并且13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决赛中取得1银3铜的成绩。2007年,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泉志同学因在天文搜索与观测中发现不少小行星而获得由国际行星协会公布的苏梅克近地天体奖;2009年,学校中山医学院郑智浩等同学的参赛作品《C—Jun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的高奖项。2010年,学校“瀚潮创业团队”凭借“瀚潮生态净水项目”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昆山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2011-2017年,学校医学院代表队连续七年(2011-2017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4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推荐内容

2023年中山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测试安排通知[2023-02-20 17:23]

各位考生:我校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测试工作将于2月25日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测试项目包括女排、男排。现将测试有关安排通知如下:一、缴费和打印准考证请通过排球初审的考生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进行缴费及打印准考证。缴费时间:2月20日-24日;打印准考证时间:2月20日-25日。二、报到及测试安排项目报到时间报到地点测试时间测试地点女排男排2月25日(8:00-9:00)中山大学体育

2023年中山大学艺术类音乐表演专业招生简章[2022-12-31 09:32]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及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简章。第一条学校和学院简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

2023年中山大学保送录取运动员招生简章[2022-12-31 09:22]

根据《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校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有关事宜的通知》及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简章。第一条招生项目我校2023年保送录取运动员面向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打、艺术体操、击剑、跆拳道、赛艇、皮划艇、水球、铁人三项、帆船、棒球、垒球、攀岩、柔道、摔跤、跳水、体操、围棋、国际象棋、象棋、高尔夫球等项目招生,根据报考情况择优录取。第二条招收对

2023年中山大学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2022-12-30 17:34]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此简章。  第一条招生对象  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外语类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中具备外语类保送生资格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第二条招生专业及计划  招生专业及计划如下表所示:序号  院系名称  招生专业(类)  招生计划1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德语、法语、日语)  0-152  

2023年中山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2022-12-30 17:23]

为提升我校竞技体育水平,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推动学校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以体育拼搏精神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精神面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现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简章。第一条招生项目及计划中山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位置及招生

2023年中山大学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招生简章[2022-12-16 14:51]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工作的通知》等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简章。一、学校简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

2023年中山大学本科面试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2022-12-16 12:31]

根据教育部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简章。一、学校简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

2023年中山大学澳门保送生招生简章[2022-12-16 12:31]

根据教育部以及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简章。一、学校简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

2023届中山大学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推荐资格通知[2022-12-16 14:50]

根据《中山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资格认定工作实施办法》(中大教务〔2020〕223号)、《光华口腔医学院推免资格认定遴选细则》(口腔〔2021〕7号),经学生申请、学院审核,我院王文盈等64名同学拟获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推荐资格,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实名向学院推免工作领导小组反馈,否则不予受理。公示时间:2022年9月19日-2022年9月30日联系电话:020-873305

2022年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改报志愿公告[2022-12-16 14:44]

一、接收改报志愿的专业(方向)、拟招生计划接收专业代码及名称拟招生导师拟招生计划081500水利工程陈晓宏1二、改报志愿要求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申请-考核”制水利工程(081500)专业,且第一轮综合考核成绩合格、拟候补录取的考生。三、工作程序1.考生下载并填写《中山大学2022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考生改报志愿审批表》,签名后将扫描件在5月10日18:00前发至邮箱civilyjs@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