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招生专《类) | 罚盖学院 | 专止方向 | 科类 | 选考科目 |
宇航与机电类 | 宇航学院 机电字院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探 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武器系统写工程、郸药工程与煌技术、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T程、机械电子工程 | 理工 | 物理 |
智能制造与车辆 实验班 | 机械与车辆学院 | 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工程﹑机械工程、 iT程、智能制造卵程 | 理工 | 物理 |
信息科学技术 | 光电学完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佼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切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致据科学与天数据技不·网路空间安全 | 理工 | 物里 |
电子信息实验班 | 信息与电子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理工 | 物里 |
理学与材料 善英班 | 材料学完 化学与化学院 生命学院 教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 新能原材料与器件·电子封装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生物医学立程、生物技未、数学写菡甬薮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里学 | 理工 | 物里 |
经济管理i鹉验班 | 管理与经齐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经齐与贸易 | 理工 | 不限 |
设计学类 | 设计与艺术竽院 | T业设计 | 理工 | 不限 |
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理科考生(高考改革省份不限科类)。具体实施区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申请报考考生需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1.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审核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
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18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前1‰。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5+3”个学科群——“高效毁伤及防护”学科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运载装备与制造”学科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特色理科”学科群、“医工融合”学科群、“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群,形成“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整体建设布局。学校现有教职工3400余名,汇聚了26名两院院士、4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0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拥有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在建校80年以来的30余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0余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精品在线课15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在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共15件作品获“十佳作品”奖;2017年,学生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无人机及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赛事中获冠军;2018年,学生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四项金奖,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季军和高校集体奖,获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载重飞行组冠军;2019年,学生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项金奖和高校集体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国际挑战赛中获总冠军,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国际遗传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简称iGEM)中获两项金奖。近五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98%以上。面向国际,学校已经与6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346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7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
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 20 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学校共参与了受阅装备中12个空中方队中的10个方队、32个地面装备方队中的26个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并直接参与了多项数字表演与仿真任务、焰火技术任务和彩车设计的技术保障工作。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过程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十二五”期间,学校科技投入总量近100亿元,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牵头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5位,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获奖数目方面位列全国高校第3位,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总数、授权国防专利和有效国防专利数均位列全国高校第1位。2016年,学校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017年,学校获得9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018年,学校牵头获得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9年,学校获得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多项科技成果直接服务国计民生重大项目中。
“延安根、军工魂”,是镌刻进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从1940年,在延安诞生为抗战建国服务,到21世纪的今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从露天课堂、吃住窑洞,到现代化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形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坚持“四个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