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共有 24 个学院和 1 个学系, 67 个本科专业,有 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5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1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 12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体育硕士 3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 , 8 个博士后流动站, 4 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重点培育学科), 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9 个国家 “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7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 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拥有1个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5个广东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此外,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设计院等机构均设在学校。
70 多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 “ 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 ” 的优良传统,承传南方大学 “ 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勤劳勇敢,实事求是 ” 的革命精神,践行 “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 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学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
学校自建国之初就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招生范围包括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港、澳地区。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28070人,硕士研究生 4543 多人,博士研究生 380 多人,博士后在站人员 60 人,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087人,形成了学士 —硕士 —博士 —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院系 | 专业及代码 | 学科门类(授予学位) | 专业类型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050101) | 文学 | J |
编辑出版学(050305) | 文学 | ||
汉语言(050102) | 文学 |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060101) | 历史学 | S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英语(050201) | 文学 | J |
俄语(050202) | 文学 | ||
日语(050207) | 文学 | ||
翻译(050261) | 文学 |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030503) | 法学 | S |
政治学与行政学(030201) | 法学 | ||
社会工作(030302) | 法学 | ||
法学院 | 法学(030101K) | 法学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020101) | 经济学 | |
人力资源管理(120206) | 管理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102) | 管理学 | ||
电子商务(120801) | 管理学 | ||
金融学(020301K) | 经济学 | ||
会计学(120203K) | 管理学 | ||
物流管理(120601) | 管理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1) | 经济学 | ||
财务管理(120204) | 管理学 | ||
公共管理 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120401) | 管理学 | J |
管理科学(120101) | 管理学 | ||
行政管理(120402) | 管理学 | ||
教育科学学院 | 学前教育(040106) | 教育学 | S |
教育学(040101) | 教育学 | S | |
小学教育(040107) | 教育学 | S | |
特殊教育(040108) | 教育学 | S | |
心理学院 | 心理学(071101) | 理学 | J |
应用心理学(071102) | 理学 | ||
旅游管理 学院 | 旅游管理(120901K) | 管理学 | |
会展经济与管理(120903) | 管理学 | ||
酒店管理(120902) | 管理学 |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130202) | 艺术学 | S |
舞蹈学(130205) | 艺术学 | S | |
音乐表演(130201) | 艺术学 |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130401) | 艺术学 | S |
视觉传达设计(130502) | 艺术学 | ||
环境设计(130503) | 艺术学 | ||
服装与服饰设计(130505) | 艺术学 | ||
产品设计(130504) | 艺术学 | ||
工业设计(080205) | 工学 | ||
数字媒体艺术(130508) | 艺术学 | ||
数学科学 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1) | 理学 | J |
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 | 理学 | ||
统计学(071201) | 理学 | ||
经济统计学(020102) | 经济学 | ||
应用统计学(071202) | 理学 | ||
金融数学(020305T) | 经济学 | ||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 物理学(070201) | 理学 | S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80704T) | 理学 | J | |
通信工程(080703) | 工学 | ||
材料物理(080402) | 理学 | ||
科学教育(040102) | 教育学 | S | |
电子信息工程(080701) | 工学 | ||
机械电子工程(080307W) | 工学 |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化学(070301) | 理学 | S |
环境科学(082503) | 理学 | ||
材料化学(080403) | 理学 | ||
环境工程(082502) | 工学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080414T) | 工学 | ||
生命科学 学院 | 生物科学(071001) | 理学 | J |
生物工程(083001) | 工学 | ||
生物技术(071002) | 理学 | ||
地理科学 学院 | 地理科学(070501) | 理学 | S |
地理信息科学(070504) | 理学 |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 | 理学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 | 理学 | ||
教育信息 技术学院 | 教育技术学(040104) | 理学 | J |
传播学(050304) | 文学 | ||
摄影(130404) | 艺术学 | ||
影视摄影与制作(130311T) | 艺术学 | ||
新闻学(050301) | 文学 |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 | 理学 | J |
网络工程(080903) | 工学 | ||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 信息工程(080706) | 工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080705) | 理学 | ||
体育科学 学院 | 体育教育(040201) | 教育学 | S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 | 教育学 | ||
运动训练(040202K) | 教育学 |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080902) | 工学 | |
国际商学院 | 法语(050204) | 文学 | |
财务管理(120204) | 管理学 | ||
城市文化学院 | 文化产业管理(120210) | 管理学 | |
网络与新媒体(050306T) | 文学 | ||
职业教育学院 | 教育学(网络工程职业教育方向)(040101) | 教育学 | S |
教育学(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方向)(040101) | 教育学 | S | |
注:数据更新至2016年4月7日。招生专业及类型以当年招生简介为准。表中专业类型中的“S”代表师范招生专业,“J”代表师范和非师范兼招专业。详细数据请查阅学校官网 |
(2)学校 奖助学金
(一)优秀 学生 奖学金。 奖学金获 奖人数 约占各年级各专业 学生总人数的20%,分综合 奖和单项 奖,其 中,综合 奖 奖励在 上一学年 中全面 发展、品学兼优的 学生, 设一、二、三等 奖, 奖学金分别为 3000 元、2000 元、1000 元;单项 奖 奖励 上一学年 中在思想品德、学业 表现、专业技能与创新、艺体素养和社会实践与创业 上 表现突出的 学生,分为道德风尚方向、学业 表现方向、专业技能与创新方向、艺体素养方向和社会实践与创业方向, 奖学金 1000 元。
(二) 学生创新 奖。 奖励取得优秀成果获显著成绩的 学生,设特等 奖、一等 奖、二等 奖、三等 奖和优秀 奖五个档次, 奖金分别为每项 3000 元、2000 元、1200 元、800 元和 300 元,人数不限。
(三)毕业生荣誉 奖学金。 奖励 100 名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分为系列一和系列二两个系列,对获 奖 学生授予“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并 奖励 奖学金 3000 元。
(四) 新生专项助学金。资助考入我校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学生的第一年全部或部分学费,资助金额为 6000 元,按一定的比例确定资助人数。
(五)其它 奖助学金。目前我校还设有雪莲 奖学金、雪莲助学金、 启航助学金(分“三支一扶”计划、西部志愿者、山区志愿者、“4+1+2”研究生培养、 学生应征入伍、特殊教育专业 学生专项)等,资助金额 500- 10000 元不等。
(3)社会 奖助学金。
社会各界在我校设立了章文晋 奖学金、叶圣陶 奖学金、翰墨华章 奖学金、仲明助学金、烛光 助学会、郑莫文助学金等多种 奖助学金,资助额度为 1000-
5000 元不等,资助年限 1-4 年不等。各学院设立了思源 奖学金、大北农 奖助学金、攀登 高峰 奖学金、汉强 奖学金、敬师 奖学金、建智 奖学金等。
(4)国家助学贷款。
在校全日制本科 学生 中家庭经济困难的 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 高可申请贷款额度8000 元。
(5)勤工助学。
学校 推荐学有余力的 学生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设有校内岗位和校外岗位。校内岗位有助教、助研和助理固定岗位和若干临时岗位;校外岗位有家教、市场 兼职等。
(6)临时困难补助。
学校对因临时出现重大困难的 学生给予困难补助,补助 标准 500-5000 元不等。
(7)绿色通道。
学校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 学生开通“绿色通道”,暂免收其学费,确保其顺利报到 注册、入学, 入学之后再根据具体的家庭经济状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8) 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 学生 发展需求,实施“青云计划”“鸿鹄行”“十佳砺儒学子”“十佳鸿鹄学子”“未来教育家”等 发展型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