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中国传媒大学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北京排名:60
  • 更新日期: 2023-03-09 06:26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10)65779370
  • 网址: http://www.cuc.edu.cn
  • 学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传媒大学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办学66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学校面貌、师生风貌焕然一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设有6个学部,20个学院(新闻学院、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远程与学院、培训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近11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300余人。

学校是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智能媒体微服务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国家广告研究院等12个其他高级别科研平台;设有协同创新中心,建有传播研究院、艺术研究院、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等26个校级科研机构,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建有大数据中心。校园高速移动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网等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智能教室、4K演播馆、实验室、融媒体中心等卓越传媒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文献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拥有《现代传播》《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两本CSSCI来源刊物、ESCI英文学术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以及《媒体融合与传播》《艺术传播研究》《媒介》等学术刊物;联合主办《当代电影》《现代出版》两本CSSCI来源刊物,以及记录中国行业发展的《中国年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科研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面向未来,学校正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专业

学部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
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
人文社科学部人文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体育部
广告与经管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发展研究院、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
协同创新中心新媒体研究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
直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设施设备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97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48人,副高级职称599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196人。



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办学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发起成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建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现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84个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推荐内容

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初试基本要求及初试安排[2023-03-01 17:18]

一、进入初试基本要求1.非专项计划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初试的基本要求:(1)材料评议成绩不低于60分;(2)在材料评议成绩不低于60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博导名下的考生成绩排名,按照博导招生指标的5倍确定进入初试名单,即每位博导名下进入初试的考生人数不超过该博导招生指标的5倍。2.“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考生进入初试的基本要求:材料评议成绩不低于60分。二、进入绿色通道条件学

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外国硕士学位研究生自主招生简章[2023-03-01 17:16]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FacultyofInternationalMedia,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中外合作办学外国硕士学位研究生项目由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CUC)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TrentUniversity,NTU)联合举办。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

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春季微专业招生信息[2022-12-26 09:28]

为拓宽学生跨学科学习渠道,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校将于2023年春季学期开设13个微专业,即日起开始招生,欢迎各位同学咨询报名。微专业名称所属学院学制招生对象艺术审美人文学院半年本校2021、2020、2019级全日制本科生(含在读双培生)剧本创作戏剧影视学院一年本校2021、2020级全日制本科生(含在读双培生)传媒人工智能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年本校2021、2020级全日制本科

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初试操作手册[2022-12-14 18:13]

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艺术类本科招生初试考试操作手册(小艺帮线上考试服务平台操作手册)一、使用须知(一)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以下简称校考)通过小艺帮APP及小艺帮助手APP进行。安装小艺帮APP的手机为主机,安装小艺帮助手APP的手机为辅机,两个软件不能在一台手机上同时使用。考试前请确保小艺帮APP及小艺帮助手APP为最新版本。相关操作说明详见“小艺帮APP考生操作手册”(见

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高校专项计划综合素质面试通知[2022-12-16 20:22]

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形势复杂严峻,根据全国疫情防控总要求及各地具体要求,为切实保障涉考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研究决定,我校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综合素质面试以网络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具体安排如下:一、考试平台面试的主平台:腾讯的“腾讯会议”软件;备用平台:阿里巴巴的“钉钉”软件。建议将上述软件分别下载到电脑端和手机端。面试时建议使用能够进行网络视频通话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其中智能手机是考试备用设备

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重点解读[2022-12-16 20:16]

一、招生专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争创一流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共有29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含招考方向)招生,其中播音主持艺术(中西双语播音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2个专业首次招生。招生计划共1011人,较2022年增加116人。所有专业(含招考方向)面向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及华侨招生,不编制分省招生计划,不限制选考科目。学校坚持“系统治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面向未来进行

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2022-11-24 09:25]

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招生信息(报名网址、考试科目、初试时间、报名时间$)[2022-11-23 13:54]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信息传播学、数字艺术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

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2-11-23 13:53]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信息传播学、数字艺术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

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开通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材料提交系统通知[2022-11-23 13:53]

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材料提交系统(以下简称“材料提交系统”)即将开通,请参加我校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全体考生通过“材料提交系统”提交报考材料。材料评议成绩将作为考生进入复试考核的重要依据,请各位考生务必按时提交。具体安排如下:一、提交时间:2022年2月18日上午10:00至2022年3月4日上午10:00二、“材料提交系统”网址:http://yz.cu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