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始建于1936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中国药科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药学院校。经过近70年的励精图治和锐意进取,学校已发展成为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教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主校区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由玄武门校区、燕子矶校区和镇江校区三部分组成。玄武门校区重点是研究生教育,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玄武湖畔,校园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燕子矶校区重点是本科生教育,位于北临万里长江的燕子矶脚下,校园内依山建房,错落有致,药草满园,风景秀丽,颇具园林建筑风格;镇江校区重点是高等职业教育,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东部文化教育区。2003年7月经批准,学校 征地2439亩建立江宁新校区,设计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新校区将建成为网络化、数字化、人文化、园林式的现代大学校园。
(一)学科评估
A+学科(7)、B+学科(3)、C-学科(2)
(二)国家特色专业
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中药学、生物制药
(三)本科
类别 | 专业名称 |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 |
生物科学类(本) | 生物技术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制药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科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生物工程类(本) | 生物制药 |
药学类(本) | 药学 药物制剂 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 海洋药学 临床药学 药事管理 临床药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药学类(本) | 中药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制药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类(本) |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
公共管理类(本)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食品药品管理类(专)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610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在校研究生1380余人(其中博士生约占1/3),全日制本专科生7500余人,教育在籍生13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着众多的药学专家、教授。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专任教师610余人。
学校下设药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医药商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基础部、社会科学部、体育部、外语系等10个院、部、系及6个研究所。有23个博士点,其中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点,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学科是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4个学科专业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有26个硕士点;设置18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高职)专业。学校是教育部指定接收药学学科外国来华留学生、进修生和高级访问学者的唯一基地,也是教育部批准可以接受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定点院校之一。学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15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
学校加强就业指导,毕业生一直保持高就业率。一方面,毕业生以其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好,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另一方面,医药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社会对药学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列江苏省高校就业率的榜首,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率高的院校之一。如:200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列教育部直属高校和江苏省高校第一名。2004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9.54%;其中,研究生就业率100%;本科生就业率99.82%;专科生就业率98.10%。
学校科学研究立足国际前沿,充分发挥药学、中药学学科齐全的优势,通过学科群建设,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显著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多项,获得新药证书100多本,一类新药证书近10本,已申请专利150余项,不少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徐国钧教授主持的“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98年至今,承担的“863”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数,在国内同类院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前列。
图书馆藏书70万册,有中外期刊5000余种。近年来,加强以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为特征、以药学为特色的图书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着力建设数字图书馆。
学校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有一批装备精良的本专科生教学实验室。还有制药有限公司、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符合GMP要求的实训基地等教学实践基地。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的一些著名医药企业建立了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国际学术交流频繁活跃,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比利时、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所学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还同德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瑞士、瑞典、加拿大、香港、澳门等30多个国家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上的联系,为世界34个国家培养了博士、硕士、本科生和进修生400多人。
本、专科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中国药科大学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的本科毕业生,颁发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1.按各省级招办提供的投档成绩(含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确认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提档。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2020年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的招生录取。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省公布计划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省公布计划105%以内。
2.对进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依据投档成绩安排录取专业(含内蒙古),专业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文综、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理综、数学、语文、外语成绩,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成绩。在专业招生规模允许的范围内,学校将根据考生专业志愿情况适度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安排。
3.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限考英语语种;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限制外语语种,入学后外语教学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请谨慎填报。
4.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将按照考生投档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同一批投档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直至完成来源计划。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完生计划。
5.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我校所有招生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6.保送生、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国家专项计划考生的录取工作按照教育部、各省(区、市)及学校文件规定的政策执行。
7.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有关要求执行。
8.学校对江苏省录取原则做如下补充规定:
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为:
本一批次招生代码1109:普通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AB,不指定科目;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招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BB;各类考生必测科目成绩必须达到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志愿填报的要求。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按照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要求执行。
本一批次招生代码1609:选测科目等级要求:BB;必测科目成绩必须达到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志愿填报的要求。
专科(高职)批次招生代码1109:选测科目等级要求:CC;必测科目成绩必须达到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志愿填报的要求。
处理分数和等级的关系时采用“等级级差”方式,对于选测科目等级为A+A+的考生加3分;A+A的考生加2分;AA的考生加1分安排专业。
专业志愿的安排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依据等效基准成绩(投档成绩加上等级级差折算分后的分数)安排录取专业,专业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在等效基准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含附加分)、外语、数学成绩,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含附加分)、语文、外语成绩。
9.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在填报高考专业志愿时,选考科目必须符合学校相关招生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使用办法做如下说明:
在特殊类型招生中,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作为报名资格审核的参考;
在普通高考录取中,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作为安排考生调剂专业志愿的参考。
新生入学后,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学生,依据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处理。
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及江苏省物价局核定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本、专科专业学费详见我校本专科招生网站;校内住宿费为1500元/学年,具体以实际住宿安排为准。
学校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了“奖、贷、助、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联动助学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同时不断创新丰富资助育人工作形式,引导受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积极搭建我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2020年我校继续实行“大类和专业”相结合的招生模式,专业设置紧紧围绕药学产业链需求,所有专业均为医药方向,开设药学相关课程,各招生专业(类)详细介绍和说明请登陆我校本科招生网站查看。实施大类招生的专业按专业类招生,入校后在大一学年第二个学期,根据学校制定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方案进行专业分流,大二学年进入专业学习,其中2020年录取的经济管理试验班考生类内专业分流时,文科考生可以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4个专业,理科和综合改革省份考生可以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药事管理5个专业。
咨询电话:025-83271319、83271422
传真:025-83245186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童家巷24号(玄武门校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江宁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