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19-08-04 09:55  江苏理工学院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1.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培养)
  • 2.电子信息工程(师范)
  •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测控技术与仪器
  • 5.自动化
  • 6.通信工程
  • 7.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学院简介: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是我校创办早的系(部)之一,1985年9月开设无线电技术三年制专科专业,1988年9月开始招收无线电技术本科生,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1月,在电气信息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目前设有5个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和自动化系)、1个中心实验室(面积约7100m2,实验设备总值4051万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4个研究实体(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所、可视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个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江苏省电气信息工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江苏省信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教师80人),有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32人,博士38人,有国外留学、访问和培训经历27人。其中,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人次,常州市“831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3人次。近五年来,完成、在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获得各类横向项目5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2600余万元;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120余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50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学术论文近80篇;共获得省级、全国性行业协会和市厅级科技奖12项。

学院现设有6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校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十二五”期间,作为我校江苏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的支撑学科之一通过了省级验收,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在我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点下已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31人。学院现有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第二批)1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1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常州市“物联网新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重点教材4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出版著作和教材13部,获江苏省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5项。

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职业教育提供综合素质好的专业师资,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或担任单位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2200名。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活动,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汔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累计获奖180余项。近五年来,学院学生赴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攻读硕士研究生或海外(境内)学习交流累计250余人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招生专业:

1.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学校设置早的两个专业之一,创办于1985年,历经无线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过程,199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成为了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同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电子信息)核心专业建设,2015年获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本专业适用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具有电子技术、信息系统与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开设了以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群;以硬、软件技术与应用为支撑的计算机课程群;以电子系统与EDA应用技术为方向的专业课程群;以职业教育学、职教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群;以教育教学、学科发展、技术技能和研究创新课程组成的拓展课程模块。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构建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所开设的主要课程中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助教5人,硕士以上研究生13人。近年来,教师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开发项目、职业教育研究项目2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共10部。

本专业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和电子电工实训等5个专业基础实验室,有家用电器维修、音视频技术、无线电调试工实训、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等4个专业实验室,有教育实习基地20个,另外本专业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基地1个,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电子信息工程(师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学校设置早的两个专业之一,创办于1985年,历经无线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过程,199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成为了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同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电子信息)核心专业建设,2015年获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本专业适用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具有电子技术、信息系统与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开设了以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群;以硬、软件技术与应用为支撑的计算机课程群;以电子系统与EDA应用技术为方向的专业课程群;以职业教育学、职教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群;以教育教学、学科发展、技术技能和研究创新课程组成的拓展课程模块。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构建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所开设的主要课程中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助教5人,硕士以上研究生13人。近年来,教师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开发项目、职业教育研究项目2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共10部。

本专业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和电子电工实训等5个专业基础实验室,有家用电器维修、音视频技术、无线电调试工实训、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等4个专业实验室,有教育实习基地20个,另外本专业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基地1个,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01年,为适应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对电类专业师资以及长三角地区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以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范),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招生范围以江苏省对口单招生源为主,招收少量省外生源;2007年顺利通过省级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07年获批校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建设点,.2013年获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培养具备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的应用系统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围绕该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目标,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机学、PLC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继电保护等,计算机类课程(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0人,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9人。近年来,教师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开发项目、科研与职业教育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共10余部。

本专业拥有2000多平方米的实验教学基地,其中包括:电工电子实训室、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等5个专业基础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等6个专业实验室;51个创新实验室;10个生产实习基地。

4.测控技术与仪器

2005年,依据学校专业建设的需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上以专业方向开始招生,2006年获批本科专业,2010年通过省学士学位评审,2013年被遴选为校重点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生261人。

本专业立足于江苏、辐射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校企产学研合作为依托,以工程技术与应用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掌握测量、控制和仪器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养,能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方面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围绕培养目标,本专业开设了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还开设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电子测量原理、虚拟仪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数据采集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以及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测控电路、智能仪表原理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了电装实习、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传感器与虚拟仪器综合训练、测控系统综合训练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室10人,讲师3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4项,授权国家专利17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0余篇,出版教材4部。

本专业现有实验室,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智能仪表原理与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PLC控制等5个专业实验室,1个创新实验室。

5.自动化

2013年,在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方向基础上,申报获批自动化本科专业,并于当年招生江苏省普通高中毕业生及部分外省生源。2017年顺利通过省级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经过持续的专业建设,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自动化专业现有本科生235人。

本专业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自动化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与应用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自动化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熟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养,能够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围绕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上设置了以电装实习、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为核心的电工电子课程群;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C)、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为主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群;以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电机及其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等课程为主的控制课程群;在开设的10门主要课程中有江苏省在线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极重点建设课程6门,为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自动化专业现有任课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双师型教师6人,博士10人,硕士4人。近四年来,本专业教师完成各类课题16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4项,获得市厅级以上奖励4项,在研项目9余项,总科研经费477.1余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近14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共2部。

本专业有电路原理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室等5个基础实验室,有自控原理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实验室、电机与控制实验室、网络型PLC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等11个专业实验室。实验条件不断改善,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实验开出率100%。另外,还建立了性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6.通信工程

本专业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通信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与应用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通信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养,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核心课程:通信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前端开发技术、移动互联业务应用设计与开发、移动APP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共享与数据整合技术、IP网络技术等。

7.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方向)企业发展需要,以工程技术与应用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移动互联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独立创造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养,能胜任移动互联相关系统的规划、开发、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组织管理等工作,成为“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宽口径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核心课程: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移动通信、现代交换技术等。

原标题: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是我校创办早的系(部)之一,1985年9月开设无线电技术三年制专科专业,1988年9月开始招收无线电技术本科生,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1月,在电气信息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目前设有5个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和自动化系)、1个中心实验室(面积约7100m2,实验设备总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中德诺浩汽车服务培训中心(合署)于2012年12月正式成立。学院设有汽车运用工程系、车辆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实验实训中心、综合办、教务办、学工办、团委。现有教职工51人,在校本科生1129余人,高等教育助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300余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高级实验师及高级工程师6人,博士20人.拥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学校创办早的教学单位之学院下设机械制造系、机电与控制工程系、机械设计系、基础教学部、中心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等6个基础教学单位。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机械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学院坚持“立德为本、学风为基、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学生工作理念,以“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掏出心来换取学生的信任;直起腰来服务学生的发展”为工作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着力点,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打造学生工作品牌,践行“厚德、博学、笃行”的优良校训,确保学

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93年5月的化学工程系,同年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大专生,1998年开始招收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2006年更名为化学化工学院;2008年,学校院系专业调整,改建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2年,与资源循环研究院合署。自2012年起,获批并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发展至今,已成为可培养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环境

江苏理工学院数理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数理学院成立于2007年5月,前身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基础课部。目前学院下设数学系、统计系、大学数学教学部、大学物理教学部、数学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等。学院承担了全校的数学、物理公共课教学任务,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建设任务,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数理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9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学校基础部的外语教研室,1993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系,2006年撤系建院。学院现有英语、商务英语、德语和日语四个专业,在校生1213人。学院还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及管理工作。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外国语学院建立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并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09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商学院于2010年5月由原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下设办公室、教务科研办、学工办、分团委4个行政机构。设有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7个系部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培训中心等教学单位和部门。学院横跨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骨干师资培训基地、江

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人文学院(赵元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5年9月。学院下设中文系、秘书系、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4个系部,成立了赵元任语言文化学院、常州名人研究院、常州历史文化研究所、常州旅游文化研究所、常州旅游文化创意中心、常州旅游产业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学院现有教师43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1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6.5%,博士15人,硕士21人,硕士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艺术设计学院的前身是艺术设计系,始建于1986年。学院下设环境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美术学系、工业设计系、中心实验室、综合培训部、刘海粟研究院,传统壁画研究所等等。学院现设有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六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7人,讲师41人,助教5人,博士8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