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是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合作基地,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作品创作与研发基地,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展馆设计与展品研发基地,科普展馆设计与研究基地,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
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数字创意实践教育中心。有动画拷贝室、动作捕捉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苹果机房、互动媒体实验室、视听室、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录音棚、摄影棚等硬件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
见山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创作基地、吴为山教授工作室,总面积4000平方米。陈列着吴为山教授雕塑作品百余件,是学生学习创作的场所,学校重要的人文艺术教育基地。
建有中英创意中心、华丰气象传媒集团南信大动漫数字艺术研创中心、江苏省气象影视中心南信大数字艺术研创中心、江苏省动漫设计师南信大测评中心、南京儒翰环境艺术研究院研发创新基地等产学研基地20余个。
学校荣誉学校长期参与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研究,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的方向发展。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获得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Gerbier-Mumm奖、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等国际性大奖多项。“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94项,2011年科技经费突破3亿元。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发展,获得了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内的众多奖项。
办学成果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50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文、经、法、农、艺八大学科门类,硕博点基本涵盖本科专业。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等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立项。气象学科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学校形成以大气科学为核心,以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精英、国际、技能”的人才培养导向。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5万多人。众多校友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和高级管理者,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美国气象学会会士、中央部委领导以及世界气象组织高级官员等。学校学历得到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的广泛认可。
国家特色专业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