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系现有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2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0人,一名教师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院级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5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学能手4人。已培养了毕业生3060人,全系在校学生843人,其中本科学生538。近年来,本系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校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其中,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3项;在校大学生主持科研项目7项,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四川省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3次,四川省奖19次。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理科,本科)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单片机与接口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
(2)计算机应用技术(非师范,理科,专科)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悉计算机主流应用,具有较强的软硬件维护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程序开发能力,能在企业、事业、教育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开发、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教学的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高级语言、数字逻辑电路、高等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英语、多媒体技术、动画设计、网页设计、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等。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区号:0836)
刘家彬: Email:liujb@***.cn
陈 渝: Email:chy@***.cn
系主页:http://jkx.***.cn/
(责任编辑:kele8)
2021年四川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招生专业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二批理科48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二批理科486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4三批理科466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三批理科483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
四川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1.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2.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3.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
四川民族学院/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1.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四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
四川民族学院/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1.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四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
四川民族学院/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1.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4100;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四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
专业简介(一)汉语言文学(本科,文科,师范)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及其汉语言文字运用和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主干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
四川民族学院/是否双一流大学:非双一流四川民族学院是一所非双一流公办民族类普通本科院校。四川民族学院556名软科(综合)482名校友会(综合)学校简介四川民族学院是四川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也是中央布局在康巴地区的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院校,位于
招生工作联系方式姓名职务办公室电话手机号码系部网站刘家彬副书记http://jkx..cn/陈渝办公室主任罗开田招生联络员
系部简介计算机科学系现有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2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0人,一名教师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院级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5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学能手4人。已培养了毕业生3060人,全系在校学生843人,其中本科学生538。近年来,本系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校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