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重庆 | 大气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12017 |
大气科学(大气环境) | 565 | 12511 | ||||
大气科学(大气物理) | 563 | 13006 | ||||
大气科学(大气探测) | 563 | |||||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 | 560 | 13764 | ||||
应用气象学 | 555 | 15141 | ||||
应用气象学(公共气象服务) | 553 | 15698 | ||||
安全工程 | 551 | 16256 |
本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大气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初步训练,能够在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资料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大学物理、数理方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流体力学、现代气候学、热力学、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大气环流、热带天气动力学、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气探测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践:大气探测实习、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模式与模拟。
学生深造方向:学生可在大气科学、应用气象、海洋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主要就业行业和部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农业、国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天气预报、城市气象预报、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产品开发应用、气候资源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应用气象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具备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农业气象学、城市气象学、微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气候资源学、气象灾害与评估、气象服务学、智慧气象。
主要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气象服务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遥感原理及应用、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应用气象综合实习、微气象实习、大气探测实习。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应用气象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与气象、农业、环境、海洋、国防、民航等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气象、农 业、生态、环保、航空、海洋、水文、能源、国防等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管理等 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与科 学实验(包括校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从事大气科 学研究的理论分析、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大气科学等相关领域 业务、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3.了解大气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有关国家科技发展的政策和 法规;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 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大气科学基础类、大气探测类、大气动力学类、天气学类、气候学类、天气预报 类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大气科学导论(60学时)、大气物理(60学时)、地球大气综合探测(60学时)、流体 力学(60学时)、大气动力学基础(80学时)、天气学原理(80学时)。
示例二:大气科学概论(60学时)、地球大气综合探测(60学时)、流体力学(80学时)、动力 气象(80学时)、天气学原理(80学时)、数值天气预报(80学时)、现代气候学基础(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天气分析预报实习、大气综合探测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大气物理实验、大气化学实验、大气探测实验、天气学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安全工程(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方向)
本专业建立于2005年,作为我国唯一具有雷电科学与技术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融合了学校大气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及电气工程的办学特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雷电防护实验室,并在德国菲尼克斯电气(南京)等国内外知名防雷公司建立了十余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本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工程计划实施专业。企业奖学金十余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雷电防护从部门走向部门与社会相结合,雷电安全工程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防雷公司、防雷检测机构、大型风电企业、铁路、国家电网、石化、通信等相关行业对雷电安全人才需求旺盛。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坚实的数理基础、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电气电子、雷电科学与防护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气象、环保、电力、民航和国防等相关行业和部门从事雷电监测与预警、防雷技术开发与应用、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安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安全工程导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大气物理学、雷达气象学、信号与系统、雷电原理 、雷电探测技术、建筑防雷、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创新、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企业实习、毕业设计
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防雷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气象部门、研究所等从事防雷安全工作。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研究所和高校攻读硕/博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应用气象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气象、农业、生态、环保、航空、海洋、水文、能源、国防、经济等相关领域 从事业务、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大气科学及相关学 科领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应用气象业务、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品格、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应用气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应用气象学业务、研究和 管理的初步能力;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应用气象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4.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了解应用气象学的国内外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5.熟悉我国气象业务、气象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初步的应用气象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大气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与分析、动力气象学、应 用气象学原理、农业气象学。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大气探测学(56学时)、大气物理学(64学时)、农业气象学原理与方法(72学时)、 天气学原理(56学时)、小气候学(56学时)、计算机模拟基础(48学时)、应用气候学(54学时)、 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时(56学时)、应用气象统计与数学方法(48学时)、农业气象业务方法 (48学时)、遥感与卫星气象学(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48学时)。
示例二:大气物理学(48学时)、流体力学(32学时)、天气学(80学时)、应用气象学(48学 时)、动力气象学(32学时)、微气象学(48学时)、气象灾害学(48学时)、气候资源学(48学时)、 气象服务学(32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2学时)、遥感原理及应用(48学时)、应用气象学方法 (48学时)、农业气象学(48学时)、农业气象情报预报(32学时)、应用气象仪器(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科技创新实践、天气学分析、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大气探测实验、天气预报实验、应用气象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成绩高成绩平均成绩12017重庆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大气科学(水文气象)理工统招重庆市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理工统招重庆市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公共气象服务)理工统招重庆市大气物理学院安全工程理工统招重庆市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科学(大气探测)理工统招重庆市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科学(大气物理)理工统招重庆市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理工统招重庆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成绩高成绩平均成绩12017重庆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大气科学(水文气象)理工统招重庆市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理工统招重庆市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公共气象服务)理工统招重庆市大气物理学院安全工程理工统招重庆市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科学(大气探测)理工统招重庆市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科学(大气物理)理工统招重庆市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理工统招重庆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12021重庆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物理统招重庆龙山书院大气科学类物理统招重庆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类物理统招重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物理国家专项重庆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类物理国家专项重庆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物理统招重庆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类物理国家专项重庆大气物理学院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物理国家专项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名称科类考试类型计划性质计划数12021年重庆计算机类物理类统招222021年重庆电子信息类物理类统招232021年重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物理类国家专项342021年重庆海洋科学类物理类国家专项352021年重庆地理科学类物理类国家专项262021年重庆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物理类国家专项272021年重庆应用气象学物理类统招382021年重庆大气科学类物理类统招6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12020重庆市文学院英语文科国家专项重庆市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科国家专项重庆市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文科国家专项重庆市文学院翻译文科国家专项重庆市龙山书院大气科学类理科统招重庆市管理工程学院物流管理文科国家专项重庆市法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文科国家专项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名称科类考试类型计划性质计划数12020重庆公共事业管理文史国家专项222020重庆汉语国际教育文史国家专项132020重庆汉语言文学文史国家专项242020重庆翻译文史国家专项152020重庆英语文史国家专项262020重庆物流管理文史国家专项272020重庆大气科学类理工统招11
⑵各章考题所占的分数大致如下:气候与气候系统占5%气候系统热力过程占15%气候系统水分循环占5%海-气相互作用占15%陆-气相互作用占5%气候形成及观测事实占14%气候变化占15%气候统计基本概念和方法占26%气候与气候系统占5%气候系统热力过程占15%气候系统水分循环占5%海-气相互作用占15%陆-气相互作用占5%气候形成及观测事实占14%气候变化占15%气候统计基本概念和方法占26%气候与气候系统占5%气候系统热力过程占15%气候系统水分循环占5%海-气相互作用占15%陆-气相互作用占5%气候形成及观测事实占14%气候变化占15%气候统计基本概念和方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一章:20%第二章:30%第三章:20%第四章:20%第五章:10%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1章:5%第2章:10%第3章:5%第4章:10%第5章:30%第6章:30%第7章:10%第1章:5%第2章:10%第3章:5%第4章:10%第5章:30%第6章:30%第7章:10%第1章:5%第2章:10%第3章:5%第4章:10%第5章:30%第6章:30%第7章:10%
(2)各章试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一、地球与地质基础约占10%二、大气与气候约占20%三、海洋与陆地水约占20%四、地貌约占15%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约占10%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约占10%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约占15%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庆市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气象学、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大气科学类(包含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大气科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2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8大气科学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大气科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9大气科学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大气科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4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0大气科学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气象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7分,电子信息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9分,大气科学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12分,计算机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12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1分,应用气象学(公共气象服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3分,应用气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5分,大气科学(水文气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0分,大气科学(大气物理)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