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办学理念: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
办学愿景:创立世界一流、独具特色的人文社科精英学院;
发展定位: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地、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家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外教育合作的“排头兵”和“示范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际交流和教育合作的一面旗帜。
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往来的“国民表率、社会精英”为目标,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全球领袖精英和复合型、实用型高端人才。
16、问:中法学院的学费和生活费如何?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政府部门核准,中法学院学生在国内以及第三年、第五年在法学习期间学费均为每人每学年60000元人民币,同时正常享受学校的奖学金项目。如遇国家有关政策调整,执行调整后的收费标准。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住宿费用约为每人每学年2200元,在法国期间按法国合作高校在当地的标准执行,约为每人每月180-550欧元。
5、问:中法学院的学生是否是统招生?和本部其他专业的学生是否有区别?答:中法学院是通过全国高考统一招生,所录取学生均为中国人民大学正式统招生,与本部其他学院的学生性质是一样的,具备学历生注册学籍,完全不同于社会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的“培训”性质或“预科”性质的学生。中法学院学生在读期间户籍、档案、组织关系由北京本部统一保存管理,只是培养地点在苏州。
10、问:中法学院招生专业有哪些?各自的特色与核心课程分别是什么?答:中法学院专业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经济及传媒的顶尖强势学科资源及文化底蕴,设有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及法语三个专业。金融学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金融分析、运作及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与金融学概述、管理学概述、财务会计、经
8、问:中法学院“本硕连读、多重学位”的特色培养模式是怎样的?答:学生第二学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学习,属于基础学科的培养阶段,包括法语和英语的强化培训、公共课及专业课学习;第三学年学生赴法国合作高校学习,合格者获得法国本科文凭;第四学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学习,合格者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并且这一学年学习等同于法国硕士第一年水平;第五学年如果学生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法国各
1、问:中法学院是怎样的学院?答:中法学院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索邦大学、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KEDGE商学院合作创办的第一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单位。中法学院是中法两国内生高等教育体制高度融合的产物,以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往来的“国民表率、社会精英”为目标,并通过合作院校优质的师资力量、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9、问:中法学院的师资力量如何?教学培养有何特色?答:中法学院建立了包含基础知识框架构建,专业知识培养、应用能力拓展以及研究能力提升的多层次“国际化”专业教学体系。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由中法双方资深教授及著名学者组成。专业课方面法方师资占学院专业课总师资二分之一以上,每学期都有超过20位法方合作高校的优秀教师来华授课。中方专业课程主要由来自本部财政金融、经济、新闻、国际关系、信息、统计
4、问:中法学院是独立学院吗?与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何区别?答:中法学院绝不是社会上所认为的独立学院、留学预科机构,或者一般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她是下设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其它27个学院性质相同,与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留学预科机构完全不同。学生毕业时达到学历、学位获取条件的,可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方合作高校的本科文凭,以及法方合作高校的硕士文凭。
3、问:中法学院办学地点在哪里?答:中法学院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仁爱路的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立足历史名城苏州。在外国人眼中苏州是中国典型的美丽城市,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底蕴,又兼具包容的国际化元素,既接法国-上海-苏州的交通便利,又承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成果,同时怀抱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享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在20
7、问:中法学院的办学现状如何?答:2010年,我校招收了第一届中法合作办学的本科实验班学生,经过2年的探索,办学机制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复,学校于2012年正式成立中法学院。目前,中法学院共有1132名在读学生,其中29名同学在索邦大学学习,55名同学在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学习,221名同学分别在KEDGE商学院的马赛和波尔多校区学习。中法学院也因之成为目前国内大的法语高
2、问:中法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答:办学理念: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办学愿景:创立世界一流、独具特色的人文社科精英学院;发展定位: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地、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家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外教育合作的“排头兵”和“示范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际交流和教育合作的一面旗帜。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