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昌大学天津各专业排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5990(需要考597分);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7450(需要考583分);
3.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理科普通类排位7450(需要考583分);
4.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549(需要考582分);
5.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549(需要考582分);
6.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756(需要考580分);
7.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756(需要考580分);
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853(需要考579分);
9.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853(需要考579分);
10.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975(需要考578分);
11.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203(需要考576分);
12.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203(需要考576分);
13.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8300(需要考575分);
14.工商管理(实验班)理科普通类排位8300(需要考575分);
15.城乡规划理科普通类排位8300(需要考575分);
16.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430(需要考574分);
17.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430(需要考574分);
18.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430(需要考574分);
19.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430(需要考574分);
20.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640(需要考572分);
21.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640(需要考572分);
22.信息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8640(需要考572分);
23.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640(需要考572分);
24.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文科普通类排位1652(需要考562分);
25.广播电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712(需要考561分);
26.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712(需要考561分);
27.会计学(国际会计师)文科普通类排位1712(需要考561分);
28.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1758(需要考560分);
29.翻译文科普通类排位1808(需要考559分);
30.人力资源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808(需要考559分)
2019年南昌大学各专业天津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天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97 | 599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83 | 7450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 | 583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582 | 7549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 | 582 |
软件工程 | 580 | 7756 |
临床医学(学制五年) | 580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79 | 7853 |
建筑学(学制五年) | 579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78 | 7975 |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 | 576 | 8203 |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 | 576 |
电子商务 | 575 | 8300 |
工商管理(中法实验班) | 575 |
城乡规划(学制五年) | 575 |
安全工程 | 574 | 843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74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574 |
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 574 |
环境工程 | 572 | 8640 |
车辆工程 | 572 |
信息安全 | 572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572 |
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 | 文科 | 562 | 1652 |
广播电视学 | 561 | 1712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 | 561 |
会计学(国际会计师) | 561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560 | 1758 |
翻译 | 559 | 1808 |
人力资源管理 | 559 |
机械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本专业及学科的主要发展历程:1958年锻压专业招生1993年获得江西省第一个博士点“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点授予权1997年增加焊接(潘际銮院士领衔)和塑料成型模块1999年合并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00年建立全省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先进成形与模具实验室”2008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0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0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获批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2012年获批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2013年获批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江西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2017年获批江西省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2018年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2018年本专业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为国家“一流学科”同时,本专业依托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是国家“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2、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由潘际銮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引领的一支教研能力突出、中青年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8人(7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78%),具有国外留学经历16人(70%),二级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百千万人才5人。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一)教学平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昌大学-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南昌大学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省级教学团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二)科研平台:“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先进成形与模具实验室”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江西省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4、 培养方式与特色(一)培养方式:4年制本科教学,授工学学士学位,学位学分最低要求169学分,非学位学分最低要求6学分(含军事技能训练2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生产劳动2学分),同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二)特色:(1)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与专业建设基础扎实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拥有潘际銮院士领衔的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中省级教学名师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86.9%,博士学位82.6%,海外访学经历65.2%,获国家基金人均1.5项。(2)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形成了较明显的产教融合区域特色优势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江铃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设“卓越计划实验班”等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江铃集团中高层干部约50%为我院毕业校友。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环境工程专业于1986年开始招生(专科),1993年开始招生本科,1996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该专业是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和江西省“双一流”建设优势专业,2018年申请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并已受理。2020年环境工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师资队伍环境工程专任教师共38人,专业拥有教授11名,副教授16名,教师人数18人。具有博士学位30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并都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每年课题经费约600万,发表论文约50篇。环境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在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生态修复、环境材料、环境监测等方向具有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学科体系健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平台条件优越,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西省重点学科(江西省科技厅);同时依托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2004)、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2013)、江西省鄱阳湖绿色崛起与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2015)、南昌大学环境检测中心(2018,CMA认证)和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2018)。科研基地建设充分,可用于本一级学科点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或专业实验室12个,实验室使用面积达到2630平米,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图书资料21.3万册。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具有宽厚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扎实会计专业技能、宽广国际视野,并且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新思维、新视野”、掌握“新技术、新工具”、驾驭“大数据、新智能”的新商科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大数据财务决策、大数据商业应用、财务共享、人工智能与会计发展、大数据审计等。
化学类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专业实力强化学学院施行化学类本科专业大类招生,下设化学、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化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两个专业在江西省高校化学类本科综合评估中连年排名第一,是省优势专业和特色一流专业。近三年来,化学类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95%左右,考研升学率34%左右;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得2个国际级奖项,29个国家级奖项,66 个省级奖项。同时,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学院开展Summer School集中授课,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高校联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并邀请海内外专家来院开展“智汇讲坛”系列学术论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化学人才。2. 培养有特色化学类本科生第一、第二学年按大类培养,第三学年开始分为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培养。根据“一流定位,国际视野,名师引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学院的“1+8+N”育人特色(1名导师,8名学生,培养学生的N种专业能力),从第三学年起,设置不同的个性选修课程模块体现不同的特色方向,并配备相应方向导师给予个性选修课建议和全程专业、职业发展指导。3. 科研教学软硬件好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工业催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覆盖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学院设有3个二级单位、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非独立科研机构,和3个校级独立科研机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亿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69人,具有博士学位79人,并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井冈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师资力量。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历史渊源南昌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本专业源自1958年建校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首批专业。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主持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专业和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近10余项教育部和江西省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全省第一,部省合建高校第二,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新材料方向。◾师资队伍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与科研人员互融、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队伍互通的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4人,实验人员8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占50.70%。其中,教授20人,校聘教授2人,副教授12人,高级实验师5人,具有海外一年以上经历15人。国家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1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5人、江西省双千5人等高层次人才。在优化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年轻教师,近年来引进多名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聘请国外著名学者、专家柔性任职。本专业组建了《低频电子线路》、《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等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有多名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以及省部级教改课题。◾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依托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西省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嵌入式工程中心和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实验中心,构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以企业联盟生态圈为典型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了“南昌大学-美国NI图形化系统设计联合实验基地”、“南昌大学-美国Xilinx FPGA综合创新联合实验室”、“南昌大学-ALTERA EDA/SOPC联合实验室”、“南昌大学-TI联合创新实验室”(TI大学计划优秀联合实验室)、“南昌大学-罗德&施瓦茨联合实验室”、“南昌大学-中兴通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南昌大学与用友、德赛西威、鸿泰公司等10个校内联合实验室和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并与中国广电总局五六一台、江西移动、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方式与特色电子信息工程大类专业涵盖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该大类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知识、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应用能力,能够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系本着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作为创新型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实施“面向需求、以学生为本、创新机制、强化实践、协同育人”的改革理念,构建了“人才培养模式分段递进化”、“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化”、“实践教学平台立体化”、“课程群+教学团队+教学手段+教学考评一体化”的“四位一体”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能从事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以及信息类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电子信息大类应用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按大类招生,并于学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分类,在校生人数一般在800-1000人之间。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源于我校1978年设立的“内燃机”和1993年设立的“制冷与空调技术”两个本科专业。1998年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13年根据新专业目录调整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10-2011年先后被教育部、江西省列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专业第一。2、师资队伍本专业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导1人,硕导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专业对应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1989年开始招收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学科研究集中在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与工程、热能动力工程三个方向。专业相关平台有:南昌大学-江铃汽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西省汽车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培养方式与特色专业学制4年,要求修满169学分。专业本着夯实基础、突出特色,使学生既能够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能形成一定的专业方向特色与专长。专业在工程热物理和机械工程学科基础上,设置有三个专业方向: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动力机械方向(汽车发动机);以制冷空调及建筑环境系统设备为主的制冷空调方向;以热力发电厂系统设备为主的热能工程方向。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引导下与江铃汽车、吉利汽车以及空调企业合作开设实验班,形成特色鲜明校企合作模式;制冷空调等学科竞赛和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科研活动培养模式,有效地提升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