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昌大学四川各专业排位:
1.口腔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0246(需要考633分);
2.麻醉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794(需要考629分);
3.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794(需要考629分);
4.医学影像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479(需要考625分);
5.眼视光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215(需要考621分);
6.计算机类(计算机与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6562(需要考618分);
7.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070(需要考617分);
8.英语(英语语种考生)理科普通类排位18037(需要考615分);
9.预防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8037(需要考615分);
10.临床医学类(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办学)(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8037(需要考615分);
11.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8037(需要考615分);
12.应用心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8037(需要考615分);
13.计算机类(软件网络)(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18516(需要考614分);
14.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18516(需要考614分);
15.医学检验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9028(需要考613分);
16.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9028(需要考613分);
17.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028(需要考613分);
18.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9028(需要考613分);
19.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9559(需要考612分);
2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9559(需要考612分);
21.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9559(需要考612分);
22.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理科普通类排位19559(需要考612分);
23.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559(需要考612分);
24.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19559(需要考612分);
25.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559(需要考612分);
26.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9559(需要考612分);
27.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093(需要考611分);
2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093(需要考611分);
29.护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0093(需要考611分);
30.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093(需要考611分);
31.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093(需要考611分);
32.生物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093(需要考611分);
3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093(需要考611分);
34.金融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889(需要考583分);
35.工商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431(需要考579分);
36.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431(需要考579分);
37.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文科普通类排位3555(需要考578分);
38.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3555(需要考578分);
39.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555(需要考578分);
40.法语(英语语种考生)文科普通类排位3709(需要考577分);
41.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844(需要考576分);
42.护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844(需要考576分);
43.哲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844(需要考576分);
44.档案学文科普通类排位4002(需要考575分)
2020年南昌大学各专业四川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四川 | 口腔医学(V)(前湖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3 | 10246 |
麻醉学(V)(前湖校区) | 629 | 11794 |
临床医学(V)(前湖校区) | 629 |
医学影像学(V)(前湖校区) | 625 | 13479 |
眼视光医学(V)(前湖校区) | 621 | 15215 |
计算机类(计算机与大数据)(前湖校区)(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618 | 16562 |
电子信息类(前湖校区)(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617 | 17070 |
英语(前湖校区)(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 615 | 18037 |
预防医学(V)(前湖校区) | 615 |
临床医学类(V)(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双学位合作办学)(前湖校区)(包含专业:临床医学) | 615 |
会计学(前湖校区) | 615 |
应用心理学(前湖校区) | 615 |
计算机类(软件与网络空间)(青山湖校区北区)(包含专业: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614 | 18516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前湖校区)(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614 |
医学检验技术(前湖校区) | 613 | 19028 |
公共管理类(前湖校区)(包含专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613 |
材料类(前湖校区)(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613 |
自动化(前湖校区) | 613 |
药学(前湖校区) | 612 | 19559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前湖校区) | 612 |
生物科学类(前湖校区)(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612 |
建筑类(V)(前湖校区)(包含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 | 612 |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湖校区) | 6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前湖校区)(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电子商务) | 612 |
车辆工程(前湖校区) | 612 |
化学类(前湖校区)(包含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 612 |
工业工程(前湖校区) | 611 | 20093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前湖校区) | 611 |
护理学(前湖校区)(专业备注:建议身高:男167cm、女157cm以上) | 611 |
化工与制药类(前湖校区)(包含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 611 |
土木类(前湖校区)(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611 |
生物工程(前湖校区) | 611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前湖校区) | 611 |
金融学 | 文科 | 583 | 2889 |
工商管理 | 579 | 3431 |
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 579 |
法学类(包含专业:法学、知识产权) | 578 | 3555 |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578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578 |
法语(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 577 | 3709 |
旅游管理类(包含专业: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576 | 3844 |
护理学(专业备注:建议身高:男167cm、女157m以上) | 576 |
哲学 | 576 |
档案学 | 575 | 4002 |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南昌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有着近八十年的办学历史,源于1940年成立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系,创办于抗日烽火之中,2007年成为江西省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获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教师队伍中,973首席科学家1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生物学国家教指委委员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90%,生师比约为12:1。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近5年教师承担的各类科研5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十二五”农业科技支撑项目 1 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 项,省部级科技项目 43 项,纵向总经费 1300 万元;发表论文 23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100 余篇。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带动了高水平的本科教学,促进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4、培养方式与特色本专业实施全员导师制,突出“导学”作用。全体专业教师都担任本科生导师,覆盖到全体本科生,每个导师负责指导一个小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8-10名学生组成),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学习全过程。不仅指导学生的学习,还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开展创新训练,培育学生的创新人格。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管理科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1) 管理科学专业设立于2003年,历史悠久,教育理念与体系成熟。2) 南昌大学校一流本科专业。3) 其所属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4) 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南昌大学第一个文科类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形成了管理科学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工程管理专业型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5) 在2017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B-”。2、师资队伍专任教师20人,其中:19人拥有博士学位;9位教授、9位副教授、2位讲师;6位博士生导师,12位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入选者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南昌大学“215人才”6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1) 1个系统综合仿真实验室,配有ERP管理软件、BizWar企业经营竞争模拟软件等;2) 6个校外科研与教学基地,包括南昌大学低碳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等。3) 2个省级研究基地,分别是江西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区域经济研究院。4) 1个省级研究学会,即江西省系统工程学会。4、培养方式与特色1) 专业定位。基础类专业,强调通识基础上宽口径专业的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基于学术思维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学术思维,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理论知识、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定量分析、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适合从事数据分析、管理咨询、投资项目管理、风险评估、项目运作管理、系统仿真和物流管理等工作。3) 特色优势。以工程管理研究领域为本,基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点的研究性平台和基于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实践性平台,建立以问题导向的“本科生-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教师”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互动系统,在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基础上,打造研究型课堂教学系统和研究型实践教学系统,实现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南昌大学自动化专业与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在同一个年代成立,1958年为了国家和江西工业的发展,建立了江西工学院电机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现归属于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现有工业控制工程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自动化专业近五年每年平均招收本科生110 余人,已经累计培养本科生4000余人。目前自动化专业在校本科生 468 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专业)161人,已成为江西省自动化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2、师资队伍自动化专业具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3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 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2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20 人。在任教师中长江学者1人、IEEE Fellow 1人,江西省“井冈学者”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入选者2人和江西省青年科学家(省杰青)2人,具有出国留学经历 18 人,具有工程背景的老师有28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近五年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合作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技项目 30项左右,江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技项目共 50余项。为自动化专业教学提供实验保障的国家、省部、学校平台包括: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空间位置智能感知技术工程中心(培育)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条件建设项目--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综合实验平台等国家级实践平台,江西省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以及南昌大学虚拟现实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智能车”和“智能制造”竞赛基地等实验实践平台。近三年来,自动化专业获得近500万元一流专业建设经费和综合改革试点经费的资助,打造了一个集教学、创新创业实践、科研训练一体的专业实验室,包括机器人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等专业实验室,为自动化专业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实践平台保障。4、培养方式与特色自动化专业是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获批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19年提交国家工程认证申请,已经受理。自动化专业坚持按照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专业综合改革。自动化专业重点打造专业“新工科”建设,改革课程体系,跟进时代发展需求,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两个主线,围绕机器人控制和人工智能进行人才培养,使培养的人才更接近市场需求。培养特色: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大学培养过程中。首先从新生入学教育做起,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让学生理解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在大学四年中参与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给出参与途径的指南。其次,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通识课,通过辅导员、本科生导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再次在大二时,依托“智能车”和“智能制造”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项目实践等,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重要赛事,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在专业课程教学实验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对准备找工作的学生,通过卓越班计划,让学生到企业实践基地实习,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总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 “厚德修身、格物致知、改革创新、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基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办学思想,近三年南昌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教育部主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教育部自动化类教指委主办的两类大学生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学生成绩斐然,获得国家奖励60多人次,每年都被保送到985高校中读研的学生近10%。
机械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本专业及学科的主要发展历程:1958年锻压专业招生1993年获得江西省第一个博士点“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点授予权1997年增加焊接(潘际銮院士领衔)和塑料成型模块1999年合并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00年建立全省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先进成形与模具实验室”2008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0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0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获批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2012年获批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2013年获批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江西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2017年获批江西省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2018年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2018年本专业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为国家“一流学科”同时,本专业依托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是国家“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2、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由潘际銮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引领的一支教研能力突出、中青年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8人(7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78%),具有国外留学经历16人(70%),二级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百千万人才5人。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一)教学平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昌大学-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南昌大学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省级教学团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二)科研平台:“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先进成形与模具实验室”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江西省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4、 培养方式与特色(一)培养方式:4年制本科教学,授工学学士学位,学位学分最低要求169学分,非学位学分最低要求6学分(含军事技能训练2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生产劳动2学分),同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二)特色:(1)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与专业建设基础扎实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拥有潘际銮院士领衔的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中省级教学名师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86.9%,博士学位82.6%,海外访学经历65.2%,获国家基金人均1.5项。(2)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形成了较明显的产教融合区域特色优势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江铃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设“卓越计划实验班”等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江铃集团中高层干部约50%为我院毕业校友。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具有宽厚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扎实会计专业技能、宽广国际视野,并且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新思维、新视野”、掌握“新技术、新工具”、驾驭“大数据、新智能”的新商科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大数据财务决策、大数据商业应用、财务共享、人工智能与会计发展、大数据审计等。
旅游管理类
旅游管理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有全国旅游管理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和省情教育专家1名。2、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近年来,紧紧围绕旅游管理展开广泛深入研究,积累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依托学院科研平台,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SCI/SCI/EI国际期刊论文10余篇、CSSCI期刊论文1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教材20余部;对策研究报告获得省领导批示40多篇(次);获得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项15项;旅游类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项目立项总计13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近三年来,承接各类横向课题近40项,总到账经费超过1000万元。3、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以去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咨询和规划公司、旅游房地产与投资公司、旅游信息化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机构工作,或者继续攻读旅游及相关学科硕士、博士学位。4、杰出校友崔奥,国家一级运动员,2008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历任恒大集团足球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恒大集团呼和浩特公司副董事长,现任恒大旅游集团副总裁。l 专业小贴士:1、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的旅游职业经理人、文创策划师和项目操盘手等中高层次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2、核心课程有哪些?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统计与研究方法、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资源管理、红色旅游、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创意策划、旅游规划与开发、跨文化管理(双语教学)、酒店管理(双语教学)、旅游纠纷与维权、旅游投资学、民宿旅游运营与管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运营管理、酒店客户管理等。3、有哪些精彩的学科竞赛或国际化交流项目?学院与印尼巴厘岛乌达雅娜大学旅游学院、澳门旅游学院、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奇州立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本科生交换学习、本科生联合培养、暑期研学夏令营、师资培训、科研合作等多样化国际合作项目。4、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哪些领域?各类旅游、酒店、休闲、文化传播等部门或相关组织机构,从事该领域的规划、营销、宣传、人力资源、推广、咨询、教学、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