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昌大学天津各专业排位:
1.临床医学综合普通类(化学、生物(2科必选))排位7114(需要考636分);
2.法学类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8380(需要考629分);
3.会计学(国际会计师)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8757(需要考627分);
4.中国语言文学类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8927(需要考626分);
5.电子信息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927(需要考626分);
6.会计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115(需要考625分);
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115(需要考625分);
8.工商管理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287(需要考624分);
9.工商管理(实验班)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287(需要考624分);
10.数学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287(需要考624分);
11.公共管理类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287(需要考624分);
1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480(需要考623分);
13.电子商务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480(需要考623分);
14.广播电视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480(需要考623分);
15.化学类综合普通类(化学必选)排位9480(需要考623分);
16.计算机类(软件网络)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480(需要考623分);
17.物理学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54(需要考622分);
18.材料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54(需要考622分);
19.土木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54(需要考622分);
20.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9654(需要考622分);
21.建筑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54(需要考622分);
2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9870(需要考621分);
23.生态学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9870(需要考621分);
24.生物科学类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9870(需要考621分);
25.能源与动力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064(需要考620分);
26.预防医学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10064(需要考620分);
27.化工与制药类综合普通类(化学必选)排位10064(需要考620分);
2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258(需要考619分);
29.车辆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258(需要考619分);
30.旅游管理类综合普通类(地理、历史(2科必选))排位10624(需要考617分)
2020年南昌大学各专业天津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天津 | 临床医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36 | 7114 | (06)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法学类 | 629 | 8380 | (01) | 不限 |
会计学(国际会计师) | 627 | 8757 | (01) | 不限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626 | 8927 | (01) | 不限 |
电子信息类 | 626 | (02) | 物理必选 |
会计学 | 625 | 9115 | (01) | 不限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25 | (02) | 物理必选 |
工商管理 | 624 | 9287 | (01) | 不限 |
工商管理(中法实验班) | 624 | (01) | 不限 |
数学类 | 624 | (02) | 物理必选 |
公共管理类 | 624 | (01) | 不限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623 | 9480 | (02) | 物理必选 |
电子商务 | 623 | (01) | 不限 |
广播电视学 | 623 | (01) | 不限 |
化学类 | 623 | (03) | 化学必选 |
计算机类(软件与网络空间) | 623 | (02) | 物理必选 |
物理学类 | 622 | 9654 | (02) | 物理必选 |
材料类 | 622 | (02) | 物理必选 |
土木类 | 622 | (02) | 物理必选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622 | (0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建筑类 | 622 | (02) | 物理必选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21 | 9870 | (0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生态学 | 621 | (04) | 物/化/生(3选1) |
生物科学类 | 621 | (04) | 物/化/生(3选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620 | 10064 | (0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预防医学 | 620 | (04) | 物/化/生(3选1) |
化工与制药类 | 620 | (03) | 化学必选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619 | 10258 | (0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车辆工程 | 619 | (0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旅游管理类 | 617 | 10624 | (05) | 地理、历史(2科必选) |
新闻传播学类
广播电视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宽厚的人文社科知识、系统的新闻传播学知识和技能,熟悉新闻宣传法规与政策,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和行业现实发展的广播电视新闻采拍、编辑和节目主持、策划、制作等专业传播类人才。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影视文化、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广播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与创作、出镜报道、电视专题、广播电视主持艺术、视听语言等。毕业和就业:胜任在各类新闻媒体、文化影视机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及网络视频节目的策划、创意、拍摄制作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土木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最早于195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开始设立。经过将近7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各高校有大约190个本科专业办学点。在校生4.4万余人,每年毕业生1万余人。约83所高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约34所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规模在全国所有本科专业中处于前20%。给排水传统上是偏向土木的,这主要是因为水处理工程设施主要是一些以土木工程为基础的构筑物(如:泵站、水池、渠道),但是现在的专业面有很大的扩展。基本的学科内容包含:给水工程(自来水生产和输送);排水工程(废水收集、输送和处理排放、城市雨水及防洪);建筑给排水(建筑物中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热水、中水、水景观等管道及设备的设计)。给排水本科专业对应的硕士、博士学位专业名称:市政工程。南昌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于1986年设立,1987年第一届招生,目前已经有30届毕业生。并于2006年获得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师资队伍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有专业教师8人,实验员1人。专业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1人,专业教师中博士比例50%。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学院建立了完备的学位教育体系,设有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合作)三个一级学科和市政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工业催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化学学院合作)。学院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空间环境科学与技术一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二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还具有相关专业的工程硕士、同等学历等非学历研究生教育。作为科学工程应用专业为核心的学院,一直以来科研与科技服务能力是我院的核心提升能力。以我院为依托,建设有“教育部鄱阳湖湖泊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鄱阳湖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低碳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学院还设有环境工程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化工设计研究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及清洁生产审核中心等多个研究基地,构建了良好的科研和科技服务平台。4、培养方式与特色专业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学和自然科学类两部分),专业知识体系(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及创新能力。在给排水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不断改革,注重拓宽专业基础。各个单位急需专业能力特别强的和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正是我们的培养人才的目标。
生物科学类
生态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生态学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江西省内高校唯一的生态学本科专业。2、师资队伍有一支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生态学专业有专任教师28位, 9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拥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生态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生态科学与技术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培养方式及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科学思维,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发展动态,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以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同时,围绕我校建设“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强调以科学研究引领学科发展,以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为动力,重视基础,强化实践,以人为本,结合江西区域特色,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本专业起源于1958年江西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2002年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入选江西省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2016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机械类大类排名第一,2018年受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为江西省一流本科优势专业,2019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属机械工程学科,1990年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10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在“十一五”期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在“十二五”期间被评为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2、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58 人,其中教授 16 人、副教授 22 人,具有博士学位 75%,海外留学经历 60%,工程实践经历 80%;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骨干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模范教师等国家、省部级教育教学人才 22 人次。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先后被评为省品牌专业、省特色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机械大类专业中排名第一。本专业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所属机械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现代机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作为工程学科之一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机械工程B-,入选“新材料技术”世界一流学科群;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4、 培养方式与特色本专业面向国家实施“中国制造 2025”战略,依托机械工程学科,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对接国际,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江西制造业发展需要,目标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理论、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成为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提高实践能力,教协同激发创新思维,学科竞赛增强创新能力,产教融合提升工程能力”多层次、立体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比例达 50%以上。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具有宽厚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扎实会计专业技能、宽广国际视野,并且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新思维、新视野”、掌握“新技术、新工具”、驾驭“大数据、新智能”的新商科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大数据财务决策、大数据商业应用、财务共享、人工智能与会计发展、大数据审计等。
机械类
车辆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南昌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2005年,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2013年入选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20年受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所属机械工程学科,1989年始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进入ESI排名前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入选“新材料技术”世界一流学科群。2、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64.7.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76.5%);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人(占52.9%);具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9人(占52.9%)。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超过23.6%、专职实验岗人数2人。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南昌大学车辆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立足于汽车工业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基于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模式,结合学校在设计、制造与控制及能源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优势,基于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设计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与此同时,组建了以“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为背景的强化实践、研发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平台,供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并制定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模式,以培养研究型人才。4、 培养方式与特色本专业学制四年,实施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后,可充分结合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选择并制定选修方案。其中一、二年级以人文、数理和专业基础课程(力学、电工电子、程序设计、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等),三、四年级以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为主,诸如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电子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及汽车设计类课程等。5、就业前景近五年来,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5%进入国内省外知名汽车企业(一汽、上汽、东风、广汽及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工作,约5%进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约18%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攻读硕、博士学位,约38%进入省内汽车企业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另有约4%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