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城市管理 | 2021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1 | 85448 |
2020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72 | 77535 | |
2019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71 | 78383 | |
2018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65 | 77518 | |
2017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52 | 75422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 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城市管理政策及法规研究部门、城镇基层社会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 体综合部门、市政市容管理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具体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城市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先进城 市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思维与能力,掌 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的 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城市管理科学、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3.了解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4.具有城市信息化系统管理的能力;
5.具有进行城市综合管理所需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以及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城市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政策 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及事业单位(实习基地)实习、城市管理 专题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文科 | 582 | |||
江西 | 公共管理类(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3 |
文科 | 603 | ||||
福建 | 公共管理类(含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2 |
历史类 | 579 | ||||
安徽 | 公共管理类(5300元/年;含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1 |
文科 | 607 | ||||
上海 | 公共管理类(含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黑龙江 | 公共管理类(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0 |
文科 | 538 | ||||
吉林 | 公共管理类(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86 |
文科 | 524 | ||||
辽宁 | 公共管理类(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2 |
历史类 | 597 | ||||
山西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30 |
天津 | 公共管理类(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99 |
北京 | 公共管理类(5300元,含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4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浙江 | 城市管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1 |
新疆 | 城市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2 |
江西 | 城市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9 |
安徽 | 城市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0 |
浙江财经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艺、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87年获准成立浙江财经学院,199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下沙、文华、翠苑和长安4个校区,占地2300亩,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设置有16个学院,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4个研究院。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自建有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政府管制文献馆、浙财文库、专业经典阅读文库等5个特色库。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实力。在校教职工17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高级职称170余人,副高级职称37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760余人。设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省特级专家、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以上人才120余人。另聘有11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确立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大类人才培养为方向,实施专业准入准出制度,突出学生培养路径的自主性,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不断拓展、优化学生修读主专业和辅修专业的途径。设有45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4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教材,14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等国家级教材,70部省级重点教材、“十二五”优秀教材、“十三五”新形态教材,15个省级以上校外实验、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学校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龙头,大力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拥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城乡规划学等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税务、会计、资产评估、审计、公共管理、金融、保险、工商管理、国际商务、法律、应用统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工程管理、艺术等1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应用经济学为省优势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2个学科为省A类一流学科,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等4个学科为省B类一流学科。
学校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强校之路,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拥有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1个,省新型高校智库3个,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先后有4位教师的独著或合著成果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近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4项,承担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430项、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1100项,哲学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位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与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战略合作,大力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众多研究成果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的重要批示,为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桥梁纽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137所高校建立良好的校际关系,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科研合作等国际交流,举办中加会计学本科教育项目、中美市场营销本科教育项目、中英金融学本科教育项目以及中新应用金融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留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先后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拥有浙江省最早的ACCA、CGA考试中心,被认证为ACCA白金级认可教育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秉承“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校训,践行“明德笃学,经邦济世,崇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浙财精神,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浙江财税干部的“黄埔军校”、会计师的摇篮、金融家的沃土、企业家的殿堂。学校正在大力实施“党建领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文化荣校、校友名校”的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
学校面向2019级第一批(或第一段)以第一志愿(或平行志愿)录取的新生设立“双财”奖学金:
高考成绩名次或位次居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前1%且符合以下名次的可获得相应金额的奖学金。具体如下:理科前500名,文科前200名(或文理科合并后位次号前500名)的新生,可获奖学金人民币100000元;位居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理科前800名,文科前500名(或文理科合并后位次号前900名)的新生,可获奖学金人民币60000元;位居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理科前1000名,文科前800名(或文理科合并后位次号前1200名)的新生,可获奖学金人民币30000元。以上符合条件的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须向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提交申请和相关成绩名次证明。
浙江省第一段平行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位居我校当年录取前20名的新生,可获奖学金人民币8000元。其他省份第一批(或第一段)以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位居我校当年录取的文、理科第1名(或文理科合并后总分前2名)的新生,可免除大学第一年学费。
以上奖项均不累计,奖金以最高等额为准。
学校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资助学生出国参加长、短期交流或赴国外名校攻读研究生。在学期间,学生可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或机构的短期交流和实习活动,也可选择赴与我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海外高校进行免学费交流学习。
学校设有“新生双财奖学金”、“才苑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10余项各类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获奖面40%以上。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校积极拓展学生勤工助学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学校还对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部分学生给予国家免息贷款,开通经济困难新生入学报到“绿色通道”。
浙江财经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浙江省杭州市。
宁波工程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1800亩,分为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杭州湾校区。现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48个本科专业(含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4个一级学科;教职工1155人,专任教师896人,正高职称108人,副高职称287人,博士学位38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4300余人。
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2014年成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当选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杭州湾汽车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全国50所获批高校之一。
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坚持工科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专业与地方行业产业紧密结合,重点建设了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紧密对接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等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同时,学校瞄准国际工程师培养标准,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实质等效,11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培育了省一流学科6个、市重点学科7个,遴选出4个重点培育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点培育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学校省级科研平台从无到有,获批省级平台5个。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卓有成效,土木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优势特色专业,认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级一流课程19门,学校被认定为“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
学校探索实施“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2%,留甬率达48.42%,位列在甬本科高校第一名。考研率约16.76%,同比去年增长3.3%。其中985、211和双一流高校录取174人,被世界排名前100海外高校录取22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成绩逐年提升,在国际和全国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17-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我校在全国1197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169名,较上一轮提升18名,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2名,蝉联浙江省第1名。“海蓝宝”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和省创业园示范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研共培,三十七年来培养学生近六万名,其中近60%留在宁波为地方服务。
学校加强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含一级行业协会/学会奖项)25项,一批高水平论文发表于国内高水平期刊和国际顶尖期刊,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00余项,2017年中标国家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2019年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经费额度居全市高校第一,2020年获市顶尖人才项目1项。
学校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区域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共建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工程软土实验中心;与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厦门大学共建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材料研究所、中石化镇海炼化、宁波市安监局共建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与宁波市交通委、宁波市交警总队、宁波市住建委、宁波市建设集团共建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与李泽湘教授团队共建机器人学院;校地共建象山研究院、奉化研究院、三门研究院、中乌新材料研究院和宁波临空经济研究院等;与杭州湾管委会、大众和吉利汽车等以理事会形式共同建立“政产学研”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实施百名博士(教授)服务百家企业的“双百工程”,近百名博士(教授)进驻企业。在2018年4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全国3所典型应用型高校之一获点名称赞“产教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受到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外向型办学特色。1984年被教育部列入联邦德国援建4所高校之一。目前,国际化办学进程日益加快,已与30多个国家近百所院校建立起稳定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提升中美4+0项目合作水平,按照“做强管理类、做好理学类、进军工学类”的目标,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等合作举办会计学、信科(大数据)、机械工程等专业。2015年在格林纳达正式开办孔子课堂。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良好,基础设施齐备,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15亿元。专任教师中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名、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长期项目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浙江省“千人计划”长期项目1人、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省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人员8名、省高校教学名师2名、省高校优秀教师3名、市突出贡献专家6名。构建“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双师双能”占比70%。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理念,弘扬“讲实求精”的学校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的校训,重点打造“工匠精神”“阳明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多层次构建高格调的校园文化,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营造特色鲜明、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宁波工程学院将锚定目标、创新实干、坚毅前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突出地方性、应用型和国际化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定不移地朝着建成国家应用型本科示范院校、跻身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行列的目标奋勇前行。
学院所在地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正是理想的求学之地。
宁波工程学院风华校区(东校区)
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1.地铁:(便捷之首选)
如乘坐火车、高铁、动车到达宁波火车站,乘汽车到达宁波客运中心或宁波汽车南站,建议坐地铁2号线到路林站(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下车,从学校南大门进入校园。
2.公交:
(1)宁波火车站:乘坐1路、541路到“工程学院东校区”站点下车
(2)宁波客运中心:乘坐523路、501到“工程学院东校区”站点下车
(3)宁波汽车南站:步行至宁波火车站北广场,乘坐1路/371路到“工程学院东校区”站点下车;或步行至宁波火车站南广场乘坐501路到“工程学院东校区”站点下车
3.自驾车:
自驾的家长若使用导航,建议将导航目的地设为“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北门”(中官西路上)。高速下口可参考下面两点:
(1)杭甬和甬台温高速:到宁波东出口,走世纪大道过常洪隧道,然后在中官西路右转,前行1000m左右到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北门(大门在中官西路,行车方向右侧)
(2)甬金和沈海高速:转宁波绕城高速往镇海方向,蛟川出口出高速,直走,在中官西路右转,然后直行至东昌路(329国道)不到600米,到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北门(大门在行车方向左侧)
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校区:
地址: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二路和兴慈八路交叉口
自驾车:走沈海高速庵东出口下,直行左转,至滨海二路和兴慈八路交叉口下车即到。余姚北自驾车走余慈联接线到庵东高速路口到滨海二路和兴慈八路交叉口。
乘火车:从宁波站到余姚北高铁站下,坐公交295到杭州湾世纪城,从杭州湾世纪城沿滨海二路到汽车学院。
助学 贷款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贷款金额每人每学年最高额度不超过8000元,贷款总金额不超过32000元。从毕业后第2年的3月份起的2年内按8个季度还清贷款。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和宁波市政府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学生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本人全额支付,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翠柏分理处自2000年起在我校开展此项业务,已为我校2000余人次提供900多万的贷款金额。 (一)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3.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4.学习刻苦,成绩合格,能够正常完成学业;5.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 (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需提供材料:1.宁波工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2.父母双方身份证复印件;3.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未成年人须提供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书面同意申请贷款的证明);4. 乡、镇、街道或县、区民政局关于其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5.学生本人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
经济困难学生的其他资助 |
1、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和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金,并依据其家庭困难程度向银行推荐办理助学贷款,保证新生顺利入学。 2、勤工助学:学校尽可能地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现校内在岗学生人数500余个,并有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不因生活困难而辍学。 3、爱心基金:学校设立爱心基金,每年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金额的补助;学生因家庭突遭意外变故或疾病等原因可提出一次性补助申请,具体金额由爱心基金管理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王宽诚幸福特困生助学基金:8000元/年/人 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人 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人 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年/人 乐歌特等奖学金奖励:10000元/年/人 励志奖学金2000元/年/人 一等国家助学金5500元/年/人 二等国家助学金2500元/年/人 彩虹慈善助学金3000元/人/年 宁波速普电子助学金7000元/人/年 家乡慈善基金贫困学生助学金3000元/人/年 宁波市慈善助学金3000元/人/年 爱心补助1000-2000元/人/年 温馨旅费200-800元/人/年 新生一次性伙食补贴500元/人 新生生活大礼包700元 新生一次性交通补助:200元,500元,800元 校内奖学金: 一等奖学金:只授荣誉,不设奖金 二等奖学金:每人1000元 三等奖学金:每人300元 考研一等奖:每人2000元 考研二等奖:每人1000元 考研鼓励奖:每人200元 毕业论文(设计)优秀奖:每人2000元 四级优秀奖:每人1000元 六级优秀奖:每人2000元 体育优秀奖:每人500元,不设获奖比例 新生奖学金:浙江省内生源以一段分数录取,每人5000元,一段分数的前20名,每人1000元,一段分数在全省1万名以内,每生30000元;浙江省以外生源达到所在省份一批录取分数线,每人5000元;新生奖学金符合条件的只能奖励一次 |
省外招收本科二批次学生;浙江省高考改革,不分批次,按专业录取。
我校不招收艺术类考生。
往届生的录取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招生办)的有关规定办理,和应届生一视同仁。
宁波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宁波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机器人)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设计(机器人)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机器人)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工业设计(机器人)专业介绍和城市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业设计(机器人)和
宁波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专业介绍
宁波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汽车服务工程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汽车服务工程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介绍和城市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汽车服务工程和城市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宁波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城市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
宁波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城市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
宁波工程学院工业设计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设计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工业设计专业介绍和城市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业设计和城市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工业设计
宁波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车辆工程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车辆工程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车辆工程专业介绍和城市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车辆工程和城市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车辆工程
宁波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统计学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统计学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应用统计学专业介绍和城市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统计学和城市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宁波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和城市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城市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城市管理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城市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城市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