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新疆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2 |
甘肃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45 |
陕西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4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科 | 599 | |||
云南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5 |
贵州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宝圣大道301号)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文科 | 633 | ||||
四川 | 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3 |
文科 | 593 | ||||
海南 | 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82 |
广西 | 经济学类(56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8 |
文科 | 604 | ||||
广东 | 经济学类(非定向)(020102.经济统计学+020301.金融学+020302.金融工程+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8 |
历史类 | 600 | ||||
江西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文科 | 621 | ||||
福建 | 经济学类(含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0 |
历史类 | 598 | ||||
安徽 | 经济学类(5600元/年;含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6 |
文科 | 628 | ||||
黑龙江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5 |
文科 | 590 | ||||
吉林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9 |
文科 | 581 | ||||
辽宁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6 |
历史类 | 618 | ||||
山西 | 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0 |
文科 | 597 | ||||
天津 | 经济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47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 工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 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突出金融数量方法的 学习,强调对于金融问题的分析、研究、应用能力和金融工程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实务 创新的平台上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掌握现代金融工程学理论、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 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金融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强调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相结合,注重 基本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两方面实践,突出实践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培养既掌握金融工程理论与实务,又熟悉金融工程领域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 本能力;
2.掌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具有扎实的数学、计量经济学 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建模技巧和进行金融市场实证研究的技能;
3.注重与信息技术、管理、工程学等其他学科或专业的交叉,具有较强的金融分析能力、策 划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4.掌握企业(个人)投资和融资、金融产品的设计、金融工程软件操作等方法或技能,具有创 新型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能力,并具备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5.英语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能熟练地查阅英文文献。
主干学科: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双语)、投资学、金融工程学 (双语)。
核心课程:金融衍生工具、货币银行学、风险管理、计量经济学、数理金融、统计学、财政学、会 计学、投资银行实务、公司金融、财务报表分析。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金融工具模拟设计、证券模拟交易、SAS软件操作等)、 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金融学类(包含专业: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7 |
文科 | 582 | ||||
海南 | 金融学类(包含专业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3 |
广西 | 金融学类(6095元/年,包含专业: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3 |
金融学类(6095元/年,包含专业: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 文科 | 580 | |||
江西 | 金融学类(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6095元)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2 |
金融学类(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 文科 | 608 | |||
福建 | 金融学类(含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0 |
历史类 | 577 | ||||
安徽 | 金融学类(6095元/年;含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5 |
文科 | 606 | ||||
黑龙江 | 金融学类(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13 |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经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也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我校增列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历经72载的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学校具有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港澳台侨联合招生、香港免试生、澳门保送生及台湾免试生招生资格。办学7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是全国培养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有8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和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近90位校友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有50余位。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学院中,均有西政毕业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学生辩论队曾在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学生辩论赛、全国WTO模拟法庭竞赛等活动中获冠军,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和太极推手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冠军170余个。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入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100强。
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其中,渝北校区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心,沙坪坝校区为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宝圣湖校区为科研和创新创业基地。现有在校学生24000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全国资深翻译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计划人选、重庆市“巴渝学者”计划人选、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先进集体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先进个人。
学校现设有法学学部、文新学部、政教学部、经管学部、新学科学部5个学部,有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商学院(监察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3个学院,设置人权研究院、司法鉴定中心、地方立法研究院等。
学校现有30个本科专业,其中有法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广播电视学、行政管理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现有法学、新闻传播学、国家安全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内法规(交叉学科)、翻译(专业学位授权点)、审计(专业学位授权点)等12个学科为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其中法学学科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法学学科共同入围A档学科,成为重庆市唯一入围A档的学科。2018年,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一起获评A档,也是重庆市唯一进入A档的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拥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教育部共建、教育部高校高端智库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审计署等单位协同共建研究基地以及省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新型智库、重庆市科普基地等38个。学校司法鉴定中心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鉴定机构。2015年至今,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近1700项,其中获得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45项,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3项,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战略,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130余个学生交流项目。入选教育部“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和“巴渝海外引智计划”。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以色列等国知名高校合作举办20余个来华留学生短期学术课程项目。现有英国考文垂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法律硕士项目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西部唯一承办法学学科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的高校。学校来华留学学历教育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推出了东盟英才博士班项目、“中国法”全英文硕士项目、中柬境外合作办学本科“2+2”项目等系列“留学西政”品牌项目。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来校调研并勉励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要求,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为国家培养造就更多优秀法治人才。
2018年12月,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同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意见,强调要“继续落实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西南政法大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心中有方向感、工作有使命感、师生有获得感的工作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力书写西政事业发展的“奋进之笔”,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奋力迈进!
平均伙食标准约为8元/人/餐。
现有学生食堂三个,教工食堂一个。高端舒适的就餐环境,丰富齐全的南北口味菜品、茶点,充分满足每个人的胃口。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西南政法大学一食堂三楼招生办公室
邮编:401120
联系电话:
本科招生工作: 023-67258088 、023-67258829 、 023-67258830(传真)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023-67258892
自学考试招生办公室: 023-65382610
成教院招生办公室: 023-65382535
E-MAIL:xzbkzb@swupl.edu.cn
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校之初即为我省商业教育之先驱,也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商科办学传统,尤其是1998年从原商业部直属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以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大学。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统计学、工商管理学科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
学校由下沙、教工路和桐庐3个校区组成,占地182.67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380余人,副高职称650余人,博士113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高层次人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6800余人,各类研究生5100余人,留学生990余人,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2万余人。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7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9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统计学进入A类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学科进入B类,评估结果位列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前列。农业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居前4‰。
学校拥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现设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慕课获评全国首届“最美慕课”。
学校拥有一批高层次科学研究平台: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3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1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1个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3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6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13个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同时还拥有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突出,曾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浙江省重大战略决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落实高教强省战略,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战略合作,成立“之江大数据统计研究院”和“长三角(先行)法治研究院”。服务浙江“重要窗口”建设,成立重要窗口研究院。服务海洋和大健康发展战略,成立东海食品研究院。落实产教融合战略,以新机制建设泰隆金融学院、中国(杭州)跨境电商学院等。建成一批高水平智库,以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商研究院、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台湾研究院等为代表的重点研究基地和高层次科研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高端引领。指数研究团队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研发的20余个“国字头”指数被誉为经济风向标,7个指数由商务部“商务预报”权威发布。学校主办的浙商博物馆,连续承办五届“世界浙商文化论坛”,成为展示浙商成就、传播浙商文化、弘扬浙商精神的重要窗口。
学校主办的《商业经济与管理》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双双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四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分别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影响因子居全国前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是浙江省3个高校出版社之一。
学校是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2004年起,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项目管理硕士(MPM)。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成立,是法国法语联盟在浙江省的唯一合作伙伴。2012年,学校与比利时西弗兰德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已成为比利时最大的汉语培训基地。2019年,学校发起并成立了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联盟(IUCoFSN)。2020年,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合作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为该领域国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国际学生分别来自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与美、英、德、法、加、澳、新、日、韩等50多个国家的20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形式、跨层次的合作交流。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考察我校时提出:“浙江工商大学在浙江省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省政府一定会高度重视浙江工商大学的发展,希望浙江工商大学全体教职工要把握历史责任,把学校办好,使浙江工商大学成为一所在全国有位置,在全省很重要的学校。”学校将深入贯彻2004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我校时重要指示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为引领,工商融合、文理融通,凝心聚力、锐意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努力建设立足浙江、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卓越大学。
富有成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学校注重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拓与创新,不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及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业化水平;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从“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个方面保障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明确提出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划拨专款,配备现代化设备;开辟招聘会专门场地、面试室和咨询室等,为毕业生营造方便、快捷的就业创业环境。
◆实现全员指导和分类指导相结合,个性化和全程化相结合就业创业教育模式。成立学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为必选课,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从一年级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课程,引导学生规划自身职业生涯,明确努力目标,营造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成才、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良好氛围;推出网上职业规划测评系统、网上职业规划课程,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覆盖全体学生,从网络到课堂的全方位、立体化教育、辅导体系。为鼓励学生考研,实现高层次就业,学校专门开辟了考研学生自习室,设置考研奖学金,为考研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建设了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任课教师已达35位,且均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相应资格培训,其中9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中高级职称占50%;同时,学校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拥有“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15人,全国职业规划指导师(中高级)10人,KAB创业培训师22人,SYB导师5人,“全球模拟实训公司”创业实训师3人。在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成绩喜人,累计多次获得本研组一等、二等和三等奖,学校多次获最佳组织奖。
◆畅通毕业生求职渠道,满足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经常性地召开各类专场招聘会、校园宣讲会、大型招聘会,让学生足不出校园便可求职就业;组织学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全校教职工充分利用自身与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联系,积极推荐、帮助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形成教师帮学生找工作、校友吸收学弟学妹加盟企业、同学帮同学就业的良好氛围。
◆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共建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已与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台州市和衢州市等地众多用人单位签署实习基地协议,并努力探索“订单班”等全新就业工作模式。
◆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建创业学院,统筹推进创业教育。开设创业实验班,制定《创业实验班实施方案》,对创业人才实施个性化培养,配备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实践,探索具有商科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面向全校推出“创业管理”微专业,开设创业理论、创业技能、创业专题和创业体验等课程模块。与传统专业不同,微专业采取慕课(MOOC)教学方式,不设学时限制,学生修满全部学分,可被授予“创业管理”微证书。
◆学校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投入60余万元专门建有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园”;学校围绕自主创新、市场前景、商业模式和社会经济效益预测等方面选拔项目进入“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园”实践或孵化,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进行资金帮扶;目前所有在园项目运行状况整体良好,部分在园项目成绩突出。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获浙江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ATA测评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高校通用就业能力排行榜系列榜单》,我校毕业生通用就业能力在总榜单(含“985工程”院校38所,“211工程”院校104所)中排名全国第19位。
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通信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通信工程录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金融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金融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金融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录
浙江工商大学投资学和金融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金融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金融工程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金融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金融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投资学和金融工程录
浙江工商大学保险学和金融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和金融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就业前景和金融工程就业前景,保险学专业介绍和金融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和金融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保险学和金融工程录
浙江工商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业前景和金融工程就业前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介绍和金融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金融工程这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统计学和金融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金融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金融工程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金融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金融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浙江工商大学数字经济和金融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字经济和金融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字经济就业前景和金融工程就业前景,数字经济专业介绍和金融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字经济和金融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数字经济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金融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金融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金融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录
浙江工商大学哲学和金融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哲学和金融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哲学就业前景和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哲学专业介绍和金融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哲学和金融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哲学和金融工程录取分数线(浙
浙江农林大学金融工程和工商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工商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工商管理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工商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