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录取
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录取工作在各市(州)教育局领导下,由各市(州)招生部门具体实施,根据学生志愿和中考成绩择优录取。考生户籍、学籍须在吉林省内。各市(州)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做好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计划公布、招生报名、考试、录取以及征集志愿等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稳定,积极稳妥操作,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录取工作可在普通高中录取后组织实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涉及报名、考试、录取等相关事宜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各地招生部门全权处理。
(二)录取学生信息备案和公布
各市(州)招生部门须于8月31日前(或结合实际情况在普通高中完成录取1个月后)将加盖市(州)教育局和招生录取专用章的录取学生信息汇总表(样表见附件4,DBF、EXCEL格式各1份)报省教育厅职成处备案,并将加盖招生录取专用章的中高职贯通培养分校分专业录取名册发至有关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各市(州)教育局和招生部门要确保录取学生信息准确无误,录取学生数据信息一经上报,不得修改。各中、高职学校要与各地招生部门密切沟通,及时将录取结果在本校网站上公布。中职学校依据录取结果,向录取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三)转段办法
中高职贯通培养第3学年,高职学校会同贯通培养的中职学校,按照省招委会的通知要求,组织学生参加高考报名。
中高职三二(三三)分段培养的学生,转段考试按照《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职-高职衔接试点转段考试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吉教职成字〔2016〕28号)执行,与高职分类考试同一时间段组织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的学生,录取后在同一所高职学校就读,后两年纳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范畴,中间不设转段考试。
参与中高职贯通培养的高职院校须于中职教育阶段第三学年(含五年一贯制培养第三学年)的5月中旬,将转段考试合格的录取学生数据信息报省教育厅职成处。各高职院校会同贯通培养的中职学校要确保学生数据信息准确无误。省教育厅将对转段学生数据信息逐一学校逐一学生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转段学生数据信息及相关的佐证材料向省教育考试院交接,省教育考试院上报教育部。
(四)学籍学历电子注册
1.学籍电子注册:前3年注册中职学籍,转段考试合格后升入高职学校的学生,由省教育考试院将录取数据信息报教育部,教育部对所报录取数据信息汇总审核后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分发至省学籍管理部门和高校,对其实行学籍电子注册。
2.证书管理:中高职三二(三三)分段培养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3年并符合毕业要求,由中职学校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在高职学校修满2年(或3)年并符合毕业要求,由高职学校颁发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书。五年一贯制培养的学生,五年高职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由高职学校颁发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书。
2020年确定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计划35259人(详见附件1-3)。各地招生部门要将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计划纳入年度《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
《2020年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计划汇总表一》(附件1)招生计划23376人,生源全部来自中职学校所在地区。
《2020年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计划汇总表二》(附件2)招生计划2360人,在全省统一进行了名额分配,请各地按照分配的招生计划组织录取。
《2020年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计划汇总表三》(附件3)招生计划9523人,在全省统一进行了名额分配,请各地按照分配的招生计划组织录取。
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的高校,在录取(或转段)学生入学前须完等职业教育专业3年、2年或5年学制的备案。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比重,鼓励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实行三二(三三)分段培养模式的,涉及考取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要确保在中职教育阶段具备考试资格,教育、医疗、公安、司法等相关专业,在贯通培养的高职阶段要完成3年的教育学习,支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全部纳入中高职贯通培养计划。
(一)中高职三二(三三)分段培养。应、往届初中毕业生经2020年中考录取进入中职学校学习3年,注册中职学籍,侧重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培养。修满3年,转段考试合格后升入高职学校学习,学籍转入贯通培养的高职学校,侧重专业技术技能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精神培育。5年(或6年)学习期间,由高职学校牵头,统筹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组织实施,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二)五年一贯制培养。应、往届初中毕业生经2020年中考录取进入高职学校学习5年,前3年注册中职学籍,后2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高职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制订相关的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五年制大专的特点?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属指令性计划,带招生指标。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并有报到证(与派遣证类似),可以参加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录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