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对象 山西大学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山西排名:65 太原排名: 36
  • 更新日期: 2023-01-19 10:52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351-7010255
  • 网址: http://www.sxu.edu.cn
  • 学校地址: 太原市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教务处
三、报名条件
(一)符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且已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普通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
(二)具备《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第三条所列项目的二级(含)运动员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公示的数据信息为准。
(三)2022年报名考生的等级证书审批日期:夏季项目(含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项目)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0日。
(二)符合2022年高考报名条件,并取得生源所在地高考报名号。
(三)运动成绩优异,能够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
1. 符合报考条件(一)的各项要求。
2. 我校各专业均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
1. 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的各项要求。
(2) 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形式的法学
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 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的各项要求。
(2) 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3.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 各项的要求。
1. 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
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
(2) 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 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
3. 单独考试考生只能报考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我校单独考试计划为5 名。
(五)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专业全部为专业学位专业(学术型专业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考生须符合我校专业学位报考条件。具体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执行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六)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生专业全部为专业学位专业(学术型专业不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考生须符合我校专业学位报考条件,具体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执行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报考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科、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高校招收的普通本科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在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七)对考生报考的其他要求具体见我校2022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三、报名条件
(一)符合2021年高考报名条件,且已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
(二)具备《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第三条所列项目之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
(三)2021年报名考生的等级证书审批日期为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
(二)符合2021年高考报名条件,并取得生源所在地高考报名号。
(三)运动成绩优异,能够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二、报名条件
完成生源所在地2021年高考报名,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11人制)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
(二)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11人制)者或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注: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与高级中等教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招生学校对其资格进行认定。未经资格认定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报考。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
1. 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的各项要求。
(2) 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 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的各项要求。
(2) 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 各项的要求。
1. 保证在报名及考核或考试过程中,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如实、准确提交报考信息和各项身份认证、资格审核材料。如提供任何虚假、错误信息,本人自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二、报考条件
(一)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非应届硕士毕业报考人员和跨学科报考人员须已在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的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其中理工科刊物级别应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或SCI 收录期刊,或授权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文科刊物级别应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含来源期刊,扩展版期刊,集刊),或《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注:不包括书评、通讯、会议综述等非学术性文章和发表在杂志增刊的论文及国际会议论文。
6、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而且已在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7、山西大学2020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中注明“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的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名。
2、符合2020年高考报名条件,并取得生源所在地高考报名号。
3、运动成绩优异,能够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此内容仅供参考,详细请看招生信息、山西大学官网中提供的招生对象。

你还通过浏览以下文章找到你想要报名条件信息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

山西大学学校简介  山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137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8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科技哲学和光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