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0-28 12:08:33解决时间:2022-10-28 10:57
四川现代/ 全称: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非营利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四川首批民办高校之一,2008年开始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人文荟萃,底蕴深厚。
学校位于成都市,校园占地 511.8亩,校内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400余人,专兼职教师600多名,高级职称占比26%,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60%。面向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产业布局,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机械设计与制造、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室内设计、金融服务与管理、家具设计与制造、法律事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10个专业群。现开设有3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民办重点特色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学校牵头组建了“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产业人才培训联盟”,与13家工业园区和16家行业协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中电锦江”等4个产业(企业)学院。建立校企业合作基地900余个,深度合作企业485家,其中行业龙头企业40余家;每年合作开展现代学徒、技术专项、产教融合、订单、工学等300多个项目。校内建有95个实训室、1个藏书92.3万余册的图书馆、2个标准塑胶运动场以及灯光网球场、篮球场和相应的健身设施。学生公寓配备热水器、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校园网络实现WiFi全院覆盖。
学校践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息息相通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基本办学原则,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人人成才;以人才培养为主,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依托四川天府新区腹地的地理优势,构建了“园区、企业、学校”和“协会、企业、学校” 两个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了基于“学做、工学、实习就业”三个合一的“1234”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分级分段分岗工学交替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以“明德、致远、博雅、健康”四大育人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职场能力培养为落脚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以课程融通为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双证教育,目前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89%;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助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近年来,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其中330多名学生获取了100多个项目的不同奖项;29名教师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办学成效日益明显,就业率持续上升,近三年毕业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为98.1%,成都就业率达到78.44 %,专业对口率达到93%,顶岗实习就业转化率89.03%,多家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高专TOP100第27位、国家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国家级骨干专业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院、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新技术考试典型单位、四川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高校、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现代学徒制项目高校、四川省优秀科研成果奖高校、四川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骨干专业高校、四川省民办教学成果奖高校、成都十大最美高校” 等称号。
一个月学生的基本生活费在600元左右。
素菜2元,荤菜4元至6元不等。
设有各项奖学金
A、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人;
B、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人;
C、学校奖学金按照学生成绩及在校表现评定200-800元/年·人(学生覆盖率20%)。
我校学生就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1、全方位建立就业基地。学校依托三大园区,与证券、金融、旅游、房地产、物业、信息技术、现代制造七大行业、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200余家和200余个才培养基地;
2、推行冠名班工程 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先后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签订“冠名班”订单培养,如“顺峰”、“中原”、“明珠”、“中海”、“京东”等冠名班,全面解决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
3、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学校构建了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实现了专业与对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4、积极开展各种招聘活动。学校多方收集各类就业信息,组织校园招聘会,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各类招聘活动。
5、广泛开展了在校期间在课余时间的社会兼职工作。
我校落实创业创新教育,强化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食堂由学校管理,素菜2元,荤菜4元至6元不等。
我校2022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计划不超过50人。招生专业(类)为外国语言文学类,该专业(类)分流专业包括英语、日语、法语、翻译四个专业。经我校录取的外语类保送生入校后,实行双外语(英语+日语/法语)的一专多能培养方式,通过从大一至大四连续学习英语和日语,或者英语和法语,使学生具备两门外语的扎实基本功,并结合校本特色类课程如计算机基础与应用、python语言、信息素养与可持续发展等,以及能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泛信息化领域和国际交流等相关领域具有很好的竞争力。
说明:具体招生专业(类)名称及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1.报考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单独招生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可申请以下专业(类):
2.其他考生可申请以下专业(类):
3.各招生专业(类)名称及选考科目要求以生源省份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考生不区分文理,但考生选考科目须符合所报专业(类)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4.我校招生领导小组在考生文化课测试和体育专项测试合格的基础上,根据考生文化课成绩、分专业招生计划及其他具体情况,参考考生专业志愿确定考生终录取专业。考生须服从我校终确定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