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07-27 02:06:40解决时间:2022-07-26 13:37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经济与贸易类(九里校区。含经济学、金融学专业)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普通类 | 四年 | 2 |
法学(九里校区) | 四年 | 1 | |||
外国语言文学类(犀浦校区。含英语、翻译、日语、德语、法语专业) | 四年 | 13 | |||
新闻传播学类(犀浦校区。含传播学、广告学专业) | 四年 | 2 | |||
机械类(犀浦校区。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专业) | 四年 | 8 | |||
材料类(犀浦校区。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 四年 | 10 | |||
能源动力类(犀浦校区。含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 四年 | 4 | |||
计算机类(犀浦校区。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 | 四年 | 3 | |||
测绘类(犀浦校区。含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 四年 | 11 | |||
交通运输类(犀浦校区。含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 | 四年 | 6 | |||
政治学与行政学(九里校区) | 四年 | 1 | |||
思想政治教育(犀浦校区) | 四年 | 1 | |||
汉语国际教育(犀浦校区) | 四年 | 1 | |||
数学与应用数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3 | |||
应用物理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9 | |||
统计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2 | |||
工程力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3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6 | |||
车辆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6 | |||
智能制造工程(新校区启用前,在成都犀浦校区) | 四年 | 7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校区启用前,在成都犀浦校区) | 四年 | 6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犀浦校区) | 四年 | 16 | |||
电子信息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6 | |||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6 | |||
通信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6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犀浦校区) | 四年 | 5 | |||
人工智能(犀浦校区) | 四年 | 4 | |||
自动化(犀浦校区) | 四年 | 3 |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犀浦校区) | 四年 | 5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6 | |||
土木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14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6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1 | |||
智能建造(新校区启用前,在成都犀浦校区) | 四年 | 5 | |||
制药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7 | |||
地质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4 | |||
智慧交通(新校区启用前,在成都犀浦校区) | 四年 | 6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犀浦校区。含环境工程、消防工程专业) | 四年 | 9 | |||
建筑类(犀浦校区。含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 | 五年 | 6 | |||
工商管理类(九里校区。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工程管理专业) | 四年 | 19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犀浦校区。含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 | 四年 | 2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3 | |||
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4 | |||
生物医学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2 | |||
建筑学(犀浦校区) | 五年 | 4 | |||
城市设计(新校区启用前,在成都犀浦校区) | 四年 | 3 | |||
安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4 | |||
生物工程(犀浦校区) | 四年 | 4 | |||
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犀浦校区) | 四年 | 4 | |||
工程造价(犀浦校区) | 四年 | 1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法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2 | 10721 |
计算机类 | 641 | 11048 | |||
统计学 | 641 | 11269 | |||
应用心理学 | 640 | 11381 | |||
思想政治教育 | 640 | 11508 | |||
新闻传播学类 | 639 | 11949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638 | 12757 | |||
生物医学工程 | 638 | 12570 | |||
汉语国际教育 | 638 | 12657 | |||
人工智能 | 638 | 12806 | |||
建筑学 | 637 | 13300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36 | 13810 | |||
公共事业管理 | 636 | 13876 | |||
通信工程 | 635 | 14307 | |||
电子信息工程 | 635 | 13964 | |||
经济与贸易类 | 635 | 14015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634 | 14813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634 | 14727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634 | 14731 |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634 | 14579 | |||
交通运输类 | 634 | 15076 |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633 | 15741 | |||
工程造价 | 633 | 15504 | |||
智能建造 | 633 | 15441 |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632 | 16119 | |||
建筑类 | 632 | 15903 |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 | 631 | 16902 | |||
智能制造工程 | 630 | 17375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629 | 18169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629 | 17878 | |||
城市设计 | 629 | 17803 | |||
车辆工程 | 628 | 18321 | |||
土木工程 | 628 | 18770 | |||
机械类 | 628 | 18442 | |||
工程力学 | 627 | 19137 | |||
应用物理学 | 627 | 19194 | |||
能源动力类 | 627 | 19227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27 | 19102 | |||
制药工程 | 626 | 20249 | |||
生物工程 | 625 | 20733 | |||
工商管理类 | 625 | 20529 | |||
材料类 | 624 | 21543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624 | 21535 |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 | 624 | 21123 | |||
地质工程 | 623 | 21983 | |||
测绘类 | 622 | 22834 | |||
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 | 617 | 26953 | |||
土木类(中外合作办学) | 615 | 28404 | |||
生物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 | 613 | 30391 |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 | 598 | 43787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具备专门从事安全工程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 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工程专业基础、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安全科学与 工程基础理论、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管理相关课程,接受校内外实践环节、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 设计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具备 服务于建筑、化工、冶金、矿业、机电、能源、交通运输、保险、职业健康等各个行业的安全健康业 务,并具有在安全健康行政管理、安全中介等机构中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2.具有从事安全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4.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 趋势,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
6.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具备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8.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安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从事特定行业安全新 工艺、新技术开发与设计的初步创新能力;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主干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理化基础、机电工程设备安全技术、安全人机工程、事故致因理论、安全 管理及其系统方法、通风及火灾爆炸控制技术。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实习、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机电工程设备安全技术类课程实验、通风及火灾爆炸控制类课程实验、安全 人机工程、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及其系统方法类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 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 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 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
3.掌握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4.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 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 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
6.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理论与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 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8.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9.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 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核心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 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国 内外相关专业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输业务管理实验、仓储业务管理实验、供应链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 模拟实验、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