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3-03-13 09:31:20解决时间:2022-08-13 16:41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本科二批A段 | 308 | 艺术类专业 | 426 | 38844 |
2022 | 本科二批A段 | 308 | 中外合作办学 | 459 | 27726 |
2022 | 本科一批A段 | 429 | 普通类 | 497 | 16790 |
2022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29 | 普通类 | 517 | 12173 |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本科二批A段 | 365 | 中外合作办学 | 434 | 12047 |
2022 | 本科二批A段 | 365 | 艺术类专业 | 455 | 8915 |
2022 | 本科二批A段 | 365 | 普通类 | 461 | 8144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 |
应用化学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机械电子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1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7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通信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 |
自动化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 |
机器人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软件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土木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7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能源化学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环境工程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工程管理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英国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50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文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0 |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三年 | 5 |
供用电技术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三年 | 4 |
发电运行技术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三年 | 5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0 |
思想政治教育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 |
英语(英语考生)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 |
日语(英语考生)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会计学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 |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5 |
一、专业概况
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批准新增能源化学工程本科专业,我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依托于化工与制药类于2013年正式招生。现有专任教师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7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本专业设有煤品分析、煤炭绿色转化、化工仿真、化工仪表、化工原理等专业及专业基础实验室。基础实验室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室。设备总价值543万元。本专业现有四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充分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需求。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特色以煤化工和煤炭的清洁转化与利用为主,解决煤炭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了适应国家以及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的迫切需求,本专业也注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储技术。
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等扎实的知识基础,掌握化学工程及能源化学工程理论,尤其是煤化工和化学电源方面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煤化工行业、绿色煤发电行业、电厂化工综合利用行业、石油化工行业、新能源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生产、设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主干课程
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分离工程、煤化学、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炭焦化、煤基合成化学品,工业催化、化工设备、化工设计概论、化学电源、煤化工环境保护等课程。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主要面向煤化工行业、绿色煤发电行业、电厂化工综合利用行业、石油化工行业、新能源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生产、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一、专业概况
核能是21世纪人类先进能源的主要支柱之一。核电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专业是根据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核电人才的巨大需求而设置的专业,是我校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实施“订单+联合”培养专业。拥有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国家核电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核能发电水平、实现核电厂安全为目标,重点面向核电领域进行人才培养。重视专业基础,强化工程实践,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以及科学研究潜力,使学生掌握核能发电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核电厂的设计、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以及相关科研工作等。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主要课程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核物理基础与辐射防护、反应堆物理、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压水堆核电站核岛系统与设备、压水堆核电站常规岛系统与设备、核电站控制原理、核电厂安全、核电站调试与运行等。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生产实习、电厂仿真机实习等。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大型核电厂的设计、运行、维护、调试和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核电厂、核电设计院以及科研院所和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等。
一、专业概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理论为基础,侧重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的学习与实践,面向当今传媒行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理论修养、艺术底蕴和创作能力,从事新闻采编播、节目策划与制作、数字特效与包装等影视传媒行业专业人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依托,以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一实三重”办学特色,即“实基础,重素质,重能力,重个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多层次”与“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影视编导知识基础,掌握影视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影视及传媒领域从事影视创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主要课程
视听语言、电视画面编辑、纪录片研究与创作、影视编导、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新闻摄影、电视栏目及节目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灯光、音响、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报纸、杂志等机构,从事节目策划、采访、撰稿、摄像、编导、后期制作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始建于1990年,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研究传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变换、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计算机、光学、精密机械、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专业,内容涉及工业、军事、国防、农业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该专业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前沿领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社会需求始终保持着旺盛势头,就业始终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就业率连续保持95%以上。有研究生保送资格。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全国唯一的以发电厂热工参数检测和化学分析检测技术为背景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掌握测量和控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掌握电力行业热工参数检测技术、化学参数检测技术和新能源测控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方法,获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设计技术等方面的专门训练,以电力行业测控技术需求为专业指导方向,辐射其它工业生产过程,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对测控技术的需要,以电力行业发展需要为重心,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测量与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信息处理、热工自动化、化学分析自动化、新能源测控技术、电能质量监测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及测控设备、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和使用能力,能从事与测控技术有关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维修与维护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主干课程
电路原理 、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测控系统设计、电子电路CAD实验、传感器原理、集散控制系统、发电厂开关量控制、发电厂热工过程控制、无机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分析自动化、发电厂成份分析检测仪表、虚拟仪器、面相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电力系统基础、电能质量监测、测控设备与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新能源发电测控技术等,实验环节及实践内容充分,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在仪器仪表设计、电子产品开发、自动化装置生产与调试、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维护、市场营销以及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潜力,在各种领域均受到了欢迎。
就业领域主要涵盖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轻工、食品等工业生产过程。
1. 专业概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控制工程的交叉学科,研究各类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及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该专业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专业,也是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专业,具有工程性强、应用范围广、社会对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本专业拥有4个实验室,1个省级研发中心,科研设备及教学仪器设备300余件(套)。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3D大赛、“挑战杯”等各级赛事,累计获奖120余人次,获得较高社会及企业评价,每年毕业生均供不应求。
2.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学校的电力特色,以提高我国电力设备制造行业水平,实现制造业自动化为目标,专业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就业面宽,特色方向有焊接工艺与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在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和工艺优化、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智能控制技术基础、测试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金属材料焊接、冲压技术与模具设计、热加工工艺设备及设计、3D打印技术、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等。
4. 就业方向
毕业生凭借在多种材料成型方面的知识和扎实的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可在电力系统、汽车、家电、轻工、机械、冶金、化工等多种行业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和高等院校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成型等生产工艺方面的工作及新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1、 专业概况
英语专业始建于1997年,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专业教师共1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研究生(含在读博士)3人;教学名师1人,教学标兵4人,青年骨干教师1人;8名教师具有国外工作和进修学习经历。英语专业拥有省级优秀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3门。2013年被评为“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依托“2+2”项目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联合培养、1+2+1中美人才培养、赴美带薪实习、赴台湾交流项目等,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学校开设文科实验班,英语专业优秀学生在实验班学习一年后,可以自主选择校内文科专业。此外,学院现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能源、电力工程等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本科成绩优异者可推荐免试攻硕士研究生。
2、 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社会适应性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英语专业采用“英语+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阶段,夯实英语语言功底,提升文学文化素养,并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相关知识。高级阶段,学生自主选择“翻译”和“商务”两个方向。翻译方向学生熟悉翻译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专业口、笔译技能,能熟练运用翻译专业知识和技能;商务方向学生具备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等方面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英文商务文件读写能力和翻译能力。
3、 主干课程
开设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法等基础技能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西方文化、英语语言学等文学文化课程;电力综合英语、电力文献读译、电力工程概论等专业特色课程。
此外,翻译方向开设笔译、口译、科技英语翻译、英语修辞等课程;商务方向开设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商务翻译、商务谈判、国际项目管理等课程。
4、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政府部门、涉外企业、能源电力行业、各级各类院校等单位从事翻译、行政管理、教育等工作。依托东北电力大学的办学优势,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服务于能源电力行业。
1.专业概况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创建于2014年,是依据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之急需而开设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专业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拥有吉林省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1个,获各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获各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
2. 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在智能电网信息处理、智能调度与控制、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方面有专长,在电气及信息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智能电网为背景,注重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信息技术、信号处理、通信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全面训练,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侧重点,强调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培养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领域的特色人才,同时兼顾通信、计算机等其它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
3.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电机学、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数据库、现代交换技术、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智能电网在线状态监测等。
4.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到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等院校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电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运维、产品设计、研发、技术支持等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计算机等方面的研发及技术支持工作,或攻读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一、专业概况
东北电力大学面向电力行业的特色专业之一。始建于1975年,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吉林省特色专业、吉林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所在学科于199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先后获批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吉林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目前,本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各一个。专业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为培养专业特色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
本专业四十多年来始终立足于能源电力行业,以“电力行业优势”为依托,以“电厂水处理、电厂化学仪表及测试技术、金属腐蚀与防护”等为方向,以“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和工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特色人才,既能掌握能源、化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能从事管理和解决电力运行维护过程中所涉及的水、煤、油及烟气等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
三、主干课程
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金属腐蚀与防护、热力设备水汽理化过程、膜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厂燃料分析与管理、电力用油、废水处理工程、电厂化学仪表及自动化、电厂环境保护。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电网公司、电力建设部门、电力设计院、电力研究院、政府环保部门、水处理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环保公司、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