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09-27 18:07:57解决时间:2022-09-13 15:47
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 学历:
编号 | 学校名称 | 性质 | 地区 | 详细地址 |
---|---|---|---|---|
1 | 海东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东市乐都区 | 青海省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文教路G109 |
2 | 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都兰西路 |
3 | 西宁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西宁市 | 青海省城北生物园区经三路42号 |
4 | 青海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 公办 | 青海 | 青海城中区砖厂路5号 |
5 | 民和县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 青海省民和县川垣中路5号 |
6 | 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 | 玉树州结古镇德尼格路282号 |
7 | 青海体育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 | 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
8 | 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西宁市城东区 | 城东经济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金汇路28号 |
9 | 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
10 | 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 | 同仁县隆务镇德合隆北路 |
11 |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西宁市 |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解放北路268号 |
12 | 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 青海省恰卜恰镇黄河北大街 |
13 | 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西海大街134号 |
14 | 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西宁市城北区 | 西宁市城北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北区生物科技产业园经三路42号 |
15 | 门源县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 | 青海省门源县浩门镇电厂路118号 |
16 | 青海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 | 西宁市城南新区同安路52号 |
17 | 青海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 | 青海大通县桥头镇解放北路268号 |
18 | 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 | 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羊圈村 |
19 | 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 大通县桥头镇园林北路付30号(县教育局旁) |
20 | 西宁市湟源县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西宁市湟源县 | 西宁市湟源县职校巷27号 |
21 | 湟中职业教育中心 | 公办 | 青海西宁市湟中县 |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羊圈村 |
22 | 玉树州八一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八一职业技术学校西南方向184米 |
23 | 化隆县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 | 青海省巴燕镇加合路3号 |
24 | 循化县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积石大街267号(融合大厦西侧) |
25 | 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 | 湟源县城关镇西大街职校巷27号 |
26 | 西宁甘河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 | 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羊圈村 |
27 | 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 | 青海省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学院路1号 |
28 | 西宁市高新职业技术学校 | 民办 | 青海西宁市湟中县 | 青海省西宁市多巴武警训练基地向西1.5公里 |
29 | 西宁市西钢职业技术学校 | 民办 | 青海西宁市 | |
30 | 青海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 |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青年大道 |
31 | 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 | 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羊圈村 |
32 | 青海水电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 | 青海西宁市城东区湟中路9号 |
33 | 青海省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 | 公办 | 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 | 青海省互助县天佑德大道2号 |
学校位于县城鲁沙尔镇,具备县境三面环绕西宁市,毗邻市生物产业、南川工业园区,县内有甘河、上新庄工业园区和旅游圣地塔尔寺的三大区位优势,占地面积 84467.1平方米,建筑面积71624平方米,有在校生4213名,教职工240名。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工电子技术、民间传统工艺等11个专业 (群),其中有3个省级重点专业,建有79个实训室和10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教学实训设备总值达1936万元,开办有汽修厂、五 金加工厂、装潢部、工艺美术公司等学生参与的经营性实训产业。
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人力资源,突出规模效益,搭建就业平台,促进职教惠民,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三结合”,即职业教育与旅游文化 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相结合;坚持“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本位,育人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实现“三对接”,即办学模 式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走势相对接,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接,课程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和企业需求相对接;坚持改革发展之路,不断创新,形 成了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学校附设有广播、农业学校、技工学校、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清华大学工作站、农民职业技能“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青海省“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基地等办学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站。
学校至今共培养26届毕业生2万多名,承担各类社会培训近2万人次,担任企业、行业管理和有成就的优秀毕业生400余名。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中残联理事长汤小泉,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王湛,职成司副司长刘占山、王继平,民教司副司长张强,省委书记强卫,原省长宋秀岩,省长骆惠宁,市委书记王建军,市长毛小兵及市、县领导先后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快速发展给予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