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就业前景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就业前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专业介绍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录取分数线(黑龙江)
理科
| 年份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 | 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 |
|---|
| 2021 | 564(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560(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机器人)) |
| 2020 | 597(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594(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机器人)) |
| 2019 | 595(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596(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机器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 2018 | 591(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596(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 2017 | 571(电子信息类) | -- |
二、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专业介绍
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和创新意识,适应社
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
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该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研
究、设计、建造、检验、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学等方面
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工程制图、力学分析、结构设计、工艺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工程管
理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形成研究、设计和建造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掌握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船舶和海洋结构物的力学分析方法、设计建造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设计、制图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5.熟悉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法规制度、行业要求、海事公约和规范标准;
6.了解船舶和海洋工程开发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先进设计制造理念;
7.具有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和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
的基本能力;
8.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工程图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工艺、结构物性能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理论力学(68学时)、材料力学(68学时)、工程图学(34学时)、船舶动力系统( 51
学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51学时)、现代造船技术(43学时)、船体构造与制图(51学
时)、船舶流体力学(68学时)、船舶结构力学(68学时)、船舶设计原理(51学时)、船舶原理I、
Ⅱ(119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工程图学(70学时)、流体力学(72学
时)、船舶结构力学(64学时)、船舶图形学(64学时)、船舶静力学、阻力、推进、耐波性(192学
时)、船舶设计原理(56学时)、船舶建造工艺(56学时)、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56学时)、海洋平
台设计原理(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56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工程图学(48学时)、流体力学(56学
时)、船舶结构力学(40学时)、船海工程构造与制图(48学时)、船舶静力学、快速性(112学时)、
船舶设计原理(40学时)、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40学时)、船舶建造工艺(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性实践活动。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性能试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力
学试验、专业综合性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就业前景
通信工程
1.通信工程就业前景:
2.通信工程就业方向:
就业去向:主要涉及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类技术研发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中兴、华为等设备制造商,还有一些外资企业。 就业类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硬件。软件如软件开发、网络的设计、应用软件的编译等等;硬件方面主要是去电子通信器件一类的公司。 就业岗位:主要有移动应用产品经理、增值产品开发工程师、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师、通信技术工程师、有线传输工程师、无线通信工程师、电信交换工程师、数据通信工程师、移动通信工程师、电信网络工程师等岗位。
船舶与海洋工程
1.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
造船与海洋工程工业是一项周期长、资金密集、科技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的人才远达不到市场需求,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个专业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较少,因此这方面的人才备受欢迎。 据调查显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现在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很高,局部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至于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海洋战略的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前景则会更好。实践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可以去船厂做船舶设计师,在造船厂当督工工程师也就是总工程师之类。理论研究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可以去研究院,研究所搞研究,要求学习能力非常高,专业基础非常好;也可在大学任教,基本要考到博士水平发展空间才比较大。
2.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签约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中专
2022-11-03 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