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含高分子方向)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化学(含高分子方向)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化学(含高分子方向)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就业前景,化学(含高分子方向)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化学(含高分子方向)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化学(含高分子方向)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上海)
综合
年份 | 化学(含高分子方向)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
2021 | -- | 575(自然科学试验班(含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科学(化学、生物与地质海洋)、药学专业。该组为原本科提前批次招生专业)) |
2020 | -- | 580(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 |
2019 | -- | 602(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 |
2018 | -- | 610(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交大密西根学院)) |
二、化学(含高分子方向)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化学类
化学(含高分子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
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
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
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
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转化、性
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
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32学时)、有机化学(80学时)、无机化学(64学
时)、结构化学(64学时)、仪器分析(32学时)、高分子化学(32学时)、化工基础(32学时)、物理
化学(96学时)、普通化学实验(80学时)、定量分析实验(64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12学时)、
无机化学实验(6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6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1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 64
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原理(51学时)、无机化学(51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
学时)、物理化学(85学时)、仪器分析(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化工基础(51学时)、化学
信息学(34学时)、生物化学(34学时)、高分子化学(51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
(340学时)、生物化学实验(3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34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研究
设计实验(34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102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学时)、物理化学(102学
时)、仪器分析(51学时)、材料化学(34学时)、化学工程基础(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生
物化学(3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V)(359学时)、基础化学工程实验(60学时)、
化学合成与表征实验(115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就业前景
化学
1.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每年一次性就业率都较高,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 市场调研发现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2.化学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学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在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进行科研;也可以在化学、材料、药物、环境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分析检测等工作;也可以在中等学校化学课程及相关课程从事教学工作,或者报考化学及相关专业硕士。
机械
1.机械就业前景:
有关专家介绍说,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像北京交通大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院的就业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生一次就业的结构和地域都非常好。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机械专业人才供需比越来越高。 其实,机械类机械专业也并非全部都只是和硬梆梆的机器打交道,比如工业设计机械专业,就是一门和艺术相关的机械类机械专业。“什么是工业设计?”有人认为,工业设计就是简单的包装。其实不然,工业设计是属于对现代工业产品、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规划设计、不断创新的机械专业。它是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形成商品,符合需求,有益环保的核心过程,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着陆点,是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相互转化的系统方法。 随着各种新材料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加之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材料成型设备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对既有材料科学知识,又能掌握材料成型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有所增加。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集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学科于一体的交叉机械专业。强调以计算机应用为平台,使工艺、装备和控制紧密结合,侧重于阀门密封、低温与制冷、压力容器等过程装备与控制成套技术的设计开发及应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专业的同学接受了正规的机电一体化训练,具备机械设计、电子控制和管理等各方面知识,是企业和研究机关的抢手人才。
2.机械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机械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机械、仪器仪表、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设备/重工 2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3新能源 4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5汽车及零配件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工程师 2结构工程师 3电气工程师 4机械设计工程师 5销售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深圳、东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深圳 3东莞 4苏州 5北京 6广州 7杭州 8武汉
自动化
1.自动化就业前景:
由于自动化专业所学知识量大,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几乎所有专业都能与自动化挂钩,而且它与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就业面广,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学生转行、转专业也相对容易,如电子工程、计算机、通信领域都是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就业前景更为广阔,选择方向也会更多,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2.自动化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邮电、通信企业、信息产品制造业及其它新兴产业部门从事自动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及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和应用等工作,也可以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项目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进入硕士阶段继续深造学习。 自动化专业就业领域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通信系统、钢铁企业、工矿企业、铁道、化工、航空、海关、税务、工商、外贸、大专院校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机械工程
1.机械工程就业前景:
随着经济日趋繁荣,制造及服务业均需求大量曾接受专门训练的机械工程师及技术员。虽然新科技导致生产程序自动化及电脑化,但大部份与工业营运及仪器制作有关的程序,仍是以机械原理为依归。鉴于各行业均朝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相信各级机械技术人员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 社会对机械专业毕业生总体需求较大,其中机电设备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装配制造方面人才最为紧缺。目前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代,掌握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懂得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机械专业人才将大受欢迎。同时,本专业学生在物流工程、食品医药、包装工程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就业市场。
2.机械工程就业方向:
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应用CAD及分析软件从事各种机电产品及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如:进行工业机器人、微机电系统、智能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试验与研究工作。
中专
2022-11-03 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