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录取分数线(上海)
综合
年份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 |
---|
2021 | 533(材料类(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 -- |
2020 | 534(材料类) | -- |
2019 | 539(材料类) | -- |
2018 | 541(材料类) | -- |
2017 | 538(材料类) | -- |
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专业介绍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
东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整合中英双方服装创意设计教育资源优势,面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以时尚创意和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特色。培养具备通晓全产业链的服装创意设计知识与技能、宽厚的时尚创意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国际与国内服装服饰品牌的运营规范与创新体系,具备国际化的时尚创意理念与鲜明的自我设计风格,适应时尚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国际与国内时尚创意行业从事设计研发和品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学基本理论,接受时尚创意设计的基本训练,了解国际时尚产业运作规律,熟悉国际服装创意设计的新趋势;具备扎实的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与工艺的技能;能以创新思维进行时尚市场的认知与分析,具有较高的时尚审美修养,掌握系列化时尚服装服饰类产品创意设计的综合能力;并能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日常与专业领域的沟通交流。
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基于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和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服装创意设计课程进行设置,专业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服装工艺基础、时尚动态写生、软件设计基础、时装画、制版与工艺、印花与织物表面设计、现代主义与结构设计、服装史、人体建构、电脑辅助服装设计、创意制版、女装设计、多样化设计、男装定制、创意男装演绎、服装配饰设计、从流行趋势到设计思维、针织服装设计、时尚品牌战略、时尚品牌系列创作、当代风格分析与系列准备、作品解析与样衣系列等。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课程包括:专业调研 、作品集与实习、系列作品创作、毕业作品展示等。同时,课程教学通过国际校企合作项目等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方式,使学生均有机会参加工作室项目研究,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完成对设计方案的物化与制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专业特色
该专业1/3以上的专业课程将由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教师来华讲授,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时尚发展趋势。该专业拥有强强联合的学科背景,引入优质高端的国际化师资,贯彻本土与国际交融的创新理念,开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特色。引进爱丁堡大学项目制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课程单位,各学期的课程围绕3个以上的专业项目进行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与团队合作的工作方法。同时,学院为学生提供工作室制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实践性强的专业技能。该专业的教学体系极具活力,教学结构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挑战潮流,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思考服装创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就其个人的系列、面料、服饰细节以及如何构建其内部结构进行创新,而并非沿袭服装行业的常规惯律,尽可能激发出学生的最大潜能。教师跟学生一起协作,确保学生真正理解现代服装生命周期循环,使他们的作品更具前瞻性。此外,学院引入国际化学生社团理念,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培养模式。
毕业去向
中英合作班的学生就业选择范围广泛,中外时尚品牌、奢侈品牌、设计工作室、时尚发布及媒体等相关单位均可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选择。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服装款式设计、面料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时尚编辑、品牌管理及销售等。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创立设计工作室以及个人成衣品牌等。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100%,深造率73.33%。
咨询电话:021-62378225/62378850转808
电子信箱:scf@dhu.edu.cn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东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该专业面向国家材料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化人才需求,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知识与基本技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富有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高分子专业前沿课程等。
实践环节
微机上机、工程训练、基础化学实验( 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设计、材料科学实验、高分子材料物理化学实验、大型材料加工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设计及毕业论文等。
专业特色
专业前身为1954年著名高分子科学家钱宝钧先生和方柏容先生创建的化学纤维专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高分子材料类专业之一。1994年拓宽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9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2010年入选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依托“材料学”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学科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计划)、“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东华大学-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和实践基地。所有教学和科研基地均100%对本科教学开放。
1. 坚持一流教育。专业在各类排名中始终保持五星级。六十五年来培养了以程正迪、孙刚、乔光华、朱美芳、李新贵、宛新华、朱新远、彭慧胜等为代表的大批高分子领域杰出科研人才,见证了我国高分子研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2. 坚持研教相长。专业在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功能智能纤维等领域取得的4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全部进课堂、进实践,聚焦提升学生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坚持产教融合。集聚恒力、恒逸、巴斯夫等行业高端企业优质资源落实学生工程能力、团队能力、发展能力等全方位综合素养的培育,面向行业发展新趋势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全面对标国际一流工程人才培养标准。
4. 坚持纤维特色。专业培养了以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季国标院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等为代表的化纤行业领袖人才,以及大批化纤企业精英和创新创业人才,助力我国纤维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
多维度全过程高水平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9人,多种渠道聘请60余位高层次企业人才及国内外教授为兼任教师,引育并重打造出一流教学队伍。其中朱美芳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上海“四有”好老师,带领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所在专业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毕业去向
超过50%的毕业生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凯斯西储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本校继续深造。或进入国际知名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科研机构等从事产品研发或生产管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基础、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价很高,认为该专业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强,“科研中基本上能独当一面”,企业满意率超过90%。
咨询电话:021-67792362
电子邮箱:liuqi@dhu.edu.cn
三、就业前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
高分子材料是任何行业不可或缺的,小到穿衣吃饭、电脑手机,大到建筑楼房、航空航天。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在不断扩大,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难找。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方向都有工作可寻,比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粘合剂以及涂料,在交叉领域中还有复合材料,这些方向中偏化工类的相对来说比较好找工作。
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方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建材、汽车、包装、航空航天、军工、纺织及医药等系统的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领域的开发、加工与改性、工艺与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市场开发及教学等工作;或为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开发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光电材料和其它特种高分子材料。
中专
2022-11-04 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