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2-13 11:15:24解决时间:2022-11-04 20:51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金融学类 | 理科 | 本科三批 | 普通类 | - | 4 |
| 电子信息类 | - | 1 | |||
| 建筑类 | - | 1 | |||
| 工商管理类 | - | 1 | |||
| 英语(含商务、教育方向) | - | 1 | |||
| 车辆工程(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 | 1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 | 1 | |||
| 软件工程(阿里云校企合作班) | - | 2 | |||
| 土木工程 | - | 1 | |||
| 康复治疗学(办学地点:航天城校区) | - | 1 | |||
| 城市管理(城市运行安全管理) | - | 1 | |||
| 旅游管理(民航业订制培养班) | - | 1 | |||
| 金融学类 | 文科 | 本科三批 | 普通类 | - | 1 |
| 建筑类 | - | 1 | |||
| 工商管理类 | - | 1 | |||
| 英语(含商务、教育方向)(招考生) | - | 1 | |||
| 德语(办学地点:航天城校区) | - | 1 | |||
| 旅游管理(民航业订制培养班) | - | 1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91 | 49689 |
| 车辆工程((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391 | 49689 |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本科二批 | 391 | 49689 | ||
| 车辆工程((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391 | 49689 | |||
| 金融学类(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本科二批A段 | 392 | 49451 | ||
| 本科二批 | 392 | 49451 | |||
| 土木工程(含三维协同设计、5D项目管理方向)((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本科二批A段 | 402 | 47186 | ||
| 本科二批 | 402 | 47186 |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本科二批A段 | 403 | 46953 | ||
| 本科二批 | 403 | 46953 | |||
| 软件工程(阿里云校企合作班)((办学地点:顺义校区))(校企合作) | 本科二批A段 | 校企合作 | 409 | 45556 | |
| 软件工程(阿里云校企合作班)((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09 | 45556 | |
| 英语(含商务、教育方向)(办学地点:航天城校区) | 本科二批A段 | 410 | 45315 | ||
| 英语(含商务、教育方向)(只招英语考生)(办学地点:航天城校区) | 本科二批 | 410 | 45315 |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10 | 16517 |
| 本科二批 | 410 | 16517 | |||
| 英语(含商务、教育方向)(办学地点:航天城校区) | 本科二批A段 | 416 | 15927 | ||
| 英语(含商务、教育方向)(招英语考生)(只招英语考生,办学地点:航天城校区) | 本科二批 | 416 | 15927 | ||
|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本科二批A段 | 423 | 15161 | ||
| 本科二批 | 423 | 15161 | |||
| 德语(办学地点:航天城校区) | 本科二批A段 | 424 | 15051 | ||
| 本科二批 | 424 | 15051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34 | 39413 |
| 本科二批 | 434 | 39413 | |||
| 金融学类(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办学地点:顺义校区)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46 | 12753 |
| 本科二批 | 446 | 12753 |
车辆工程是一门讲究细节、追求精确、要求学生有极强动手能力的专业。主要是研究汽车、机车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不但涉及力学、机械、材料、化工,而且已经延伸到计算机、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智能技术、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第一批招生的本科专业,是北京城市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在校生有10个本科班级,约400多名。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专职教师中多人曾荣获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北京市精品教程作者、北京市师德先锋、全国计算机应用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校级优秀教师等称号,同时聘请来自知名企业的、工程实践经历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日益进取,不断发展。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成为两国交流合作的亮点,“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将进一步加强中德之间的合作;与此同时,在教育部新公布的高中新课标修订方案中,德语将作为国家课程进入到中学课堂。在此形势下需要德语水平较高、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能够在语言培训机构和中小学从事教学,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我校于1998年开设应用德语专业,近二十年来努力探索培养德语专业人才路径与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 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城市管理政策及法规研究部门、城镇基层社会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 体综合部门、市政市容管理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具体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城市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先进城 市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思维与能力,掌 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的 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城市管理科学、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3.了解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4.具有城市信息化系统管理的能力;
5.具有进行城市综合管理所需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以及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城市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政策 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及事业单位(实习基地)实习、城市管理 专题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 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 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主要英语国家的文 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 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英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与海内外人士进行跨文化交 际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运用英语和本族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 研究的能力;
3.具有熟练运用英语,与海外人士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 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的 精神、专业学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英语语音学、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报刊选读、 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 践等。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应不低于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总量的40%,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学 时应占专业教育学时总量的35 010左右。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 和实践活动中。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 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五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北京城市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现代城市发展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用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保障学生掌握相关工作技能。结合北京市设置康复治疗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的办学层次和特色,采用“错位培养”方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人才,满足北京医药行业对康复治疗学人才的需求。
北京城市学院目前开设的护理学、中药学、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等本科专业与康复治疗学本科教育有密切关系,将积累的办学经验进行整合与提升,促进康复本科教育的顺利开展和进步。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 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 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创新思维能力;
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 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商务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旅游景区调查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旅游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