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1-28 20:49:44解决时间:2022-11-04 20:50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2 |
| 软件工程 | - | 2 | |||
| 生物工程(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 | 2 | |||
| 法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2 |
| 行政管理 | - | 2 |
一、专业介绍:
通信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是技术科学,向现代社会提供先进的通信手段,并为未来社会寻找先进可靠的通信技术,它也是基础科学,是有关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它几乎渗透到所有科学和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培养具有通信基础理论和基本基础,掌握学波、无线电和多媒体等通信技术,并有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能从事通信等方面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该专业是北京市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委员会专为中国管理软件学院计算机通信系统开设的专业,其他民办高校没有这个专业,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传递工程是十分重要的,选报这个专业的学生会有相当光明的前景。
二、毕业文凭:
学历文凭考试:北京自考委 教学院校 盖章
三、主要课程:
国考课:1、哲学、2、基础英语、3、高等数学、4、计算机基础 5、通信原理、6、信号与系统、7、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8、通信电子电路、9、电子电路基础、10、电路分析基础
市考课:11、邓小平理论概论、1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3、电路测量基础、14、C语言、15、线性代数
校考课:工程数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数据库、现代通信网、
本专业特色课程: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 知识,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 和新产品开发的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工程产品生 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生物 工程产品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操作技术,具备生物产品制造和研发中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能力,同时根据生物制药、环境生物工程、轻化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生物系统工程等专业方向,确 立人才培养特色。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生物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数理化扎实基础以及计算机及 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3.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的分析方法,生产设计方法与实验技术;
4.具有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研究开发及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5.熟悉生物工程所涉及领域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前沿、应用前景、最新技术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
8.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生物分离 与反应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生物化学(96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细胞生物学(48学时)、化工原理(72学 时)、发酵工程(32学时)、基因工程(32学时)、分子生物学基础(32学时)、生物分离工程(32学 时)、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48学时)等。
示例二:化工原理(96学时)、生物化学(64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发酵工程(48学 时)、生物分离工程(48学时)、基因工程(32学时)、生物工程设备(48学时)等。
示例三:化工原理(80学时)、生物化学(80学时)、微生物学(64学时)、分子生物学(32学 时)、生物反应工程(40学时)、生物分离工程(40学时)、生物工艺学(40学时)、发酵设备及工厂 设计(48学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 验以及与专业方向相关的特色专业实验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两个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在学习公共管理类主要课程之后按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志愿分专业培养。其中:
行政管理(含政府管理、城市管理两个方向)主要培养具有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诸学科知识背景和坚实的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能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共管理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毕业生可报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国家公务员。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法学、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国家公务员制度、公文写作、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因特网应用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办公自动化系列实验,因特网应用,社会调查,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政府管理方向主干课程有:公共财政学、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国际法与国际关系、政府间关系研究、公共组织学、行政学说史、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等。
城市管理方向主干课程有: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 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 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更新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
6.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8.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政治学。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 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政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法学知识,熟悉我国主要法律、法规,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法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课程性质有统设、统设服务和省开等。
(一)统设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二)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三)选修课学生可以从本专业选修课表中选修课程,也可以跨科类选修课程,但跨科类选修课程需在开课前报省电大教务处审批,且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
(四)统设服务的课程,由喘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
(五)各门法学专业课程均安排平时作业,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共同组织。作业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无平时作业成绩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六)法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考核应以教学大纲和文学教材为依据,命题时应适当安排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内容。考试试卷采用百分制。
(七)集中实践环节由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集中实践环节由省电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负责组织实施。社会实践可采取模拟法庭、法律咨询、专题辩论、实习、社会调查等形式,不得免修。毕业论文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可以多样化。选题应符合法学专业教学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技术、软件平台技术及工具、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工具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适合于到企事业(特别是软件生产企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或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授予学位门类】工学学士学位
【学制】四年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介绍】2003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事部、信息产业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题目为“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教高[2003]10号文件。文件中提到:“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优化经济结构、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具有重大意义。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是人才。”、“力争到2005年,基本实现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达到80万”。根据对国内现有软件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调查,距离这个目标还有近50万的差距,软件专业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