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和网络与新媒体录取分数线(四川)
文科
年份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 | 网络与新媒体 |
---|
2021 | -- | 514 |
2020 | -- | 496 |
2019 | -- | 509 |
2018 | -- | 525 |
2017 | -- | 506 |
理科
年份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 | 网络与新媒体 |
---|
2021 | -- | 476 |
2020 | -- | 486 |
2019 | -- | 500 |
2018 | -- | 499 |
2017 | -- | 472 |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类
网络与新媒体
四川民族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招生科类:文理兼收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能在新闻媒体网站、商业网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和网络产品运营工作或新媒体传播管理相关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融合新闻、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网页设计与制作、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Photoshop教程、摄影技术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从业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科研单位、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
四川民族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招生科类:文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运用藏汉双语进行书面、口语表达的能力。系统掌握汉藏文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汉藏翻译和现代文秘的基本技能。主干课程:藏文语法、历史、藏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藏族现当代文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从业方向:在涉藏地区基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翻译、新闻出版、文秘、管理等工作。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翻译)和网络与新媒体招生计划(2022)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四川 | 网络与新媒体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0 |
文科 | 40 |
甘肃 | 网络与新媒体 | 文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四、各省市最新录取分数线(2021)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四川 | 网络与新媒体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6 | 130507 |
文科 | 514 | 34944 |
五、就业前景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格局中,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保护和发展,是我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对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狭窄,但是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 随着各民族间交往增多,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各有出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地域性较强,开设的高校相对较少,多在中西部地区,总体上来看,内地学生就业有一定压力,但可通过考博、出国获得进一步发展出路。大部分的毕业生面向中西部的需要。中西部学生的就业一般比较顺畅,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就业去向。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方向: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如今,藏学、蒙古学、满学、突厥学、壮学、傣学、苗学、瑶学、彝学、哈尼学等已成为国际性的学科。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发表有关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决议、宣言和国际公约,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共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可在中西部省份高校、中等学校等教育单位或国家机关部门就职,或者直接进大企业从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
1.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深深的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新媒体的作用被普遍认可,相关理念深入人心。传统媒体加速向新型媒体战略转型,新技术不断涌现,媒介新产品不断推出,呈现出万马奔腾,一日千里之势。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较为普及,移动互联网以及手机的用户规模都非常巨大,2021年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超10亿人,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占网民整体的94.5%。而在网5G用户规模也超过1亿人,5G时代来临,人们阅读新闻资讯的习惯悄然转变,新型媒体平台成为主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另外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接受者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甚至是舆论热点的领导者,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可在各类门户网站、传媒商业网站、党政部门网站、企事业网站等从事信息采集、撰写、编辑等工作,也能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网站策划、网络推广以及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记者、编辑、以及各类节目的策划、编导、节目制作等工作;还可以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行业从事商业开发、活动创意、媒体策划等工作;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稿写作、视频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工作和整合营销、媒体公关等工作。
2.网络与新媒体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胜任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网络媒体等各类媒体中跨平台、跨终端的内容生产、发布、运营等工作,从事记者、编辑、媒体管理与运营等专业工作; 可以参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用人选拔,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新闻舆论宣传、网络舆情分析、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可以凭借外语优势,进入驻外或涉外媒体单位,从事国际新闻传播和文化交流工作;还可以进入影视、广告、公关、文化创意、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企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中专
2022-11-05 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