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地理科学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地理科学录取分数线(内蒙古)
理科
年份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 | 地理科学 |
---|
2021 | -- | 372(地理科学(师范类)) |
2019 | -- | 418(地理科学(师范类)) |
2018 | -- | 389(地理科学(师范类)) |
文科
年份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 | 地理科学 |
---|
2021 | -- | 446(地理科学(师范类)) |
2019 | -- | 478(地理科学(师范类)) |
2018 | -- | 450(地理科学(师范类)) |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类
地理科学
呼伦贝尔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9%,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学院教师中有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教坛新秀”2人、呼伦贝尔市首届“十佳英才”暨“百名领军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能手”3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研究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编写教材6部、出版学术著作4部。部分成果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 2017年,旅地学院被呼伦贝尔市政府授予第三届“呼伦贝尔英才”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团队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社会监督员、内蒙古旅游智库专家、呼伦贝尔市旅游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呼伦贝尔旅游智库专家、国家旅游英才等荣誉称号。形成了一支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理论型与实践型互补,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较合理的稳定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师资队伍。学院现拥有8个专业实验室,与呼伦贝尔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呼伦贝尔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呼伦贝尔旅游集团、呼伦贝尔旅行社协会、呼伦贝尔餐饮与饭店协会、北京大地风景及浙江远见等规划设计公司、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区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签有校企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合作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大赛,1名2017届毕业生获得自治区2017年五一劳动奖章,多届学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导游风采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多名学生在国家及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地理组一、二等奖,多名学生参与各级旅游设计大赛获二等奖及优秀奖。 开放办学的旅地学院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等高校进行广泛交流。实践经历教师比例高达70%,影响力较大。是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员单位、自治区旅游协会理事单位、自治区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呼伦贝尔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单位(2012版)、呼伦贝尔旅行社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呼伦贝尔餐饮与饭店协会理事单位、呼伦贝尔导游协会理事单位、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内蒙古自然资源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内蒙古地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等。 2010年的旅游管理、2013年的地理科学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均达到20%以上,2018届地理科学考研率达17%。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为95%以上,特别是旅游类毕业生近5年均保持很高的就业率。 地理科学: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地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岗位,能从事地理、资源环境、国情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地理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与地貌学、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三板”技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技能、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配合以地理教育见习、地理认识实习、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区域(人文)地理实习、教育实习、职业生涯规划、毕业论文等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
呼伦贝尔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5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 教师先后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80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8项。 先后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校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呼伦贝尔学院重点学科。《现代蒙语》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蒙古学学院和“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三等和全区民族教育研究成果奖。 2005年以来,先后派送27名学生赴蒙古国东方省东方学院交流学习,并向内蒙古师范大学选派11名大学生委托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院积极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致力于为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小学蒙语文教师、行政单位公务员、翻译工作者以及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为师范类专业。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蒙古族文学史、蒙古史、美学、写作学、语言学概论、现代蒙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蒙汉翻译学、汉语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训练、基里尔蒙古文、游牧文化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招90名,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的自愿计划分成3个不同就业方向的教学班级。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地理科学招生计划(2022)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内蒙古 | 地理科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5 |
文科 | 15 |
山东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 |
四、各省市最新录取分数线(2021)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内蒙古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72 | 41147 |
文科 | 446 | 12546 |
五、就业前景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格局中,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保护和发展,是我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对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狭窄,但是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 随着各民族间交往增多,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各有出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地域性较强,开设的高校相对较少,多在中西部地区,总体上来看,内地学生就业有一定压力,但可通过考博、出国获得进一步发展出路。大部分的毕业生面向中西部的需要。中西部学生的就业一般比较顺畅,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就业去向。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方向: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如今,藏学、蒙古学、满学、突厥学、壮学、傣学、苗学、瑶学、彝学、哈尼学等已成为国际性的学科。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发表有关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决议、宣言和国际公约,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共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可在中西部省份高校、中等学校等教育单位或国家机关部门就职,或者直接进大企业从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地理科学
1.地理科学就业前景:
地理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资源环境以及它们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知识的积累,这门学科逐步成为了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简单说就是研究人与地理关系的学科,近现代以来,随着地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它不再局限于自然地理现象的研究,而是逐步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特征。 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纷纷涌现,如环境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医学地理学等,其科学价值也越来越高。可以说,随着经济开发以及环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学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蕴,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日益受到关注。
2.地理科学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地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政府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为主,如地方气象局、测绘局、水务局、地震局、规划局、旅游局等与地理相关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 目前开设地理科学专业的高校,以师范院校为主,所以中学教师也是重要的就业方向之一。高中地理教师与初中地理教师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
中专
2022-11-05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