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就业前景和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专业介绍和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录取分数线(内蒙古)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和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专业介绍
计算机类
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
呼伦贝尔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28人。 近年来累计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9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近20篇,主持、参与科研、教改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近20项。 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现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采编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演播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建有呼伦贝尔日报社、呼伦贝尔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单位,海拉尔学府路中学等教育机构,安博(大连)教育集团合作办学企业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大赛中获奖。近年来先后获得“新西部全国大学生影像节”公益宣传片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与创意大赛二、三等奖,“放飞梦想•纪录青春”内蒙古第三届大学生优秀微纪录片微电影大赛微纪录片最佳摄像奖、微电影最佳摄像奖,第三届“活力内蒙古•大学生网络影像文化艺术节”视频组二、三等奖。社会满意度和就业率较高。 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本专业主要面向数字新媒体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技能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从事平面设计、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动画、交互式多媒体产品的初步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摄影技术、数据结构、视听语言、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媒体创意与策划、计算机网络、Web程序设计基础、3D Max建模及动画、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
呼伦贝尔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5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 教师先后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80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8项。 先后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校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呼伦贝尔学院重点学科。《现代蒙语》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蒙古学学院和“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三等和全区民族教育研究成果奖。 2005年以来,先后派送27名学生赴蒙古国东方省东方学院交流学习,并向内蒙古师范大学选派11名大学生委托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院积极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致力于为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小学蒙语文教师、行政单位公务员、翻译工作者以及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为师范类专业。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蒙古族文学史、蒙古史、美学、写作学、语言学概论、现代蒙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蒙汉翻译学、汉语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训练、基里尔蒙古文、游牧文化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招90名,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的自愿计划分成3个不同就业方向的教学班级。
三、就业前景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格局中,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保护和发展,是我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对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狭窄,但是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 随着各民族间交往增多,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各有出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地域性较强,开设的高校相对较少,多在中西部地区,总体上来看,内地学生就业有一定压力,但可通过考博、出国获得进一步发展出路。大部分的毕业生面向中西部的需要。中西部学生的就业一般比较顺畅,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就业去向。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方向: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如今,藏学、蒙古学、满学、突厥学、壮学、傣学、苗学、瑶学、彝学、哈尼学等已成为国际性的学科。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发表有关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决议、宣言和国际公约,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共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可在中西部省份高校、中等学校等教育单位或国家机关部门就职,或者直接进大企业从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中专
2022-11-05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