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07-09 18:10:49解决时间:2022-07-06 13:14
名称 | 宁波工程学院 | 铜陵学院 |
---|---|---|
软科(综合) | 321 | - |
校友会(综合) | 346 | 398 |
武书连 | 492 | 575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二段 | 553 | 95029 | 266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37 | 113768 | 495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平行录取一段 | 524 | 128035 | 495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86 | 91337 | 415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88 | 89247 | 41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56 | 24229 | 519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556 | 24086 | 519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7 | 109784 | 41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51 | 27800 | 519 |
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2014年成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当选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杭州湾汽车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全国50所获批高校之一。
宁波工程学院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招生热线:0574-87616666
招生QQ群:161483233、161835974
招生网址:http://zs.nbut.edu.cn
电子邮箱:zsjy@nbut.edu.cn
通讯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邮编:315211
学校探索实施“科教产教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40年来,我校培养了8万多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家长和考生的高度认可。2021年我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排名浙江省第5位——浙江省同类高校第1名。
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前景广。多年来培养了上千名企业家,数百名总工程师,数千名企事业高管,连续十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5%。近五年来,85%以上毕业生留在浙江,50%以上毕业生扎根宁波,在化工、建筑、机械、物流、交通等行业形成服务地方的品牌优势。2021年宁波市大学生十大”就业之星“评选中,我校占据 3 席,位居宁波市高校第1名。
我校毕业生升学质量不断提升,国内外名校占比高。2021届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 16% 以上,部分专业超过 40%。众多优秀毕业生考取了爱丁堡大学、悉尼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和知名大学研究生。
铜陵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区域交通枢纽、沿江生态山水名城--安徽省铜陵市,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8月,原铜陵财经专科学校与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和铜陵师范学校合并,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陵学院。至今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
校址 |
铜陵市北京中路297号 (育秀校区) 邮编 | 244000
铜陵市翠湖四路1335号(翠湖校区) 邮编 | 244000
铜陵学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 |
0562-5881961,5883647,5883635
网址 |
http://www.tlu.edu.cn
我院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法落实就业单位。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率高。学院常年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及咨询服务、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组织院内招聘活动等,积极帮助、推荐毕业生就业。目前学院正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力度,逐渐形成立足安徽、辐射周边、进而面向全国的就业市场。
近年来,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方向,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三大工程,努力培养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学院共为社会输送4万多名合格专门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41%,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06%,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到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