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1-12 11:12:53解决时间:2022-11-04 21:52
年份 | 知识产权 | 体育教育 |
---|---|---|
2021 | 511 | -- |
2020 | 528(法学类) | -- |
年份 | 知识产权 | 体育教育 |
---|---|---|
2019 | 506(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 | -- |
2018 | 498(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 | -- |
2017 | 496(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 | -- |
年份 | 知识产权 | 体育教育 |
---|---|---|
2019 | 543(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 | -- |
2018 | 551(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 | -- |
2017 | 525(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 | -- |
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专业思想牢固,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现代教育与健康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和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动技能较全面,教学技能较扎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质,能胜任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体育学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科研方法、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概论、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办学条件
学院的教学条件完备,课程资源优良。学院拥有144008平方米的体育专用场地,其中室内体育馆总面积7077平方米,包括球类馆、体操、武术馆等,室外体育场地总面积136991平方米,包括田径场、网球场、篮排球场、游泳池等。学院图书资料丰富,资料室藏书近2.5万册,国内各类期刊120种。
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抓学风、重管理、塑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完善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办学成果
考研率逐年攀升,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创业技能大赛中体育学院代表队获得铜奖。2013年勇夺全省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就业前景
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管理等部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相关岗位工作要求,成长为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能胜任以下领域不同性质工作岗位:1.从事知识产权企业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中知识产权利用、分析与开发的骨干力量;2.从事知识产权司法工作,成为知识产权司法机关中能力突出、业务过硬的骨干力量;3.从事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成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的负责人或重要骨干;4.从事知识产权保护中介工作,成为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中业务骨干;5.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法律职业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
办学条件
1.专业教师30人,其中副高以上17人,博士16人,全部教师毕业于985、211高校。2.拥有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实验室、电子证据实验室,设备先进,拥有9间多媒体教室。3.办学经费充足。4.与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东昌府区人民法院、京师(聊城)律师事务所等15家公检法单位签有专业实习培养协议。5.聘有王人博、焦洪昌、董和平、郭明瑞等法学名家和法律实务精英担任兼职教授。
办学特色
1.大法学专业招生,一年后分流出法学专业和知识产权专业;同时在法学专业选拔出一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重点培养,实行拓宽加深培养。2.注重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同步培养,不仅设有8门实践教学课程,学分占15%;而且还有实践教学选修课“法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还有法律实践第二课堂,包括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法律援助、法律辩论、法律戏剧等。3.注重跨学科的培养包括经济学导论、政治学导论、社会学导论等,多数学生成长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自2004年,每年都有50名左右同学考入全国法学顶尖高校。
办学成果
一次就业率为88%左右,毕业当年年底就业率在94%
就业前景
立法机关、法院、检察院、监察委员会、律所、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银行、金融证券公司、学校、新闻单位、非政府组织和自行创业。
通讯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湖南路1号
邮政编码:252059
咨询电话:0635-8239405
本科招生网:https://admission.lcu.edu.cn
电子信箱:zsb@lcu.edu.cn
附件1.同意接受兴奋剂检查和不使用兴奋剂承诺书.docx
2.2022年体育招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专项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