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和新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和新闻学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就业前景和新闻学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专业介绍和新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和新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和新闻学录取分数线(内蒙古)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和新闻学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新闻学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50301)
新闻学专业是在原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专科层次)的基础上于2010年升格的本科专业,同年9月起开始招收本科生。该专业设立于1987年,迄今已有27年的发展历史,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首个用纯蒙古语授课的新闻专业。27年来本专业以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新闻媒体人才需求为依据,培养了2000余名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从事新闻工作的合格人才。2006年《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07年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2009年《新闻学概论》课程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这些为升本之后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毕业生遍布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的电视台、电台以及报社等新闻单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当地新闻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已成为区内外知名的新闻工作者。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拥有较广博的科学与文化知识背景,能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介以及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经营管理及理论研究等工作的记者、编辑、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经营管理者等蒙汉兼通的新闻学高级应用人才,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现有700平米高清5寻道演播室、100平米3寻道新闻演播室、80平米多功能摄影棚、EDIUS非线性编辑室、X-edit非线性编辑室、DVCPRO50兆一对一编辑室、影视录音室、拥有50台摄像机和80台照相机的仪器设备库、80平米专业影视配音室等实训实践场所,总价值达1400万,教学条件在内蒙古地区高校内走在前列。现有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蒙古语新闻网、乌审旗广播电视中心、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广播电视事业局、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图腾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7所校外实习基地。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传播学概论、媒介经营管理、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新闻网页设计与制作、节目策划与制作、中外新闻事业史、非线性编辑、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等课程。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方向)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基础、兼通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具有
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
及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或在周边相通语言国家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
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
会科学和语言学诸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掌握创造性
思维以及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民族、语族)、现代汉语、中国现代
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现象
的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三、就业前景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格局中,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保护和发展,是我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对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狭窄,但是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 随着各民族间交往增多,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各有出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地域性较强,开设的高校相对较少,多在中西部地区,总体上来看,内地学生就业有一定压力,但可通过考博、出国获得进一步发展出路。大部分的毕业生面向中西部的需要。中西部学生的就业一般比较顺畅,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就业去向。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方向: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如今,藏学、蒙古学、满学、突厥学、壮学、傣学、苗学、瑶学、彝学、哈尼学等已成为国际性的学科。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发表有关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决议、宣言和国际公约,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共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可在中西部省份高校、中等学校等教育单位或国家机关部门就职,或者直接进大企业从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蒙古语
1.蒙古语就业前景:
蒙古语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其中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被视为蒙古语的方言。 蒙古国物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稀少,随着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需要一大批精通蒙古语翻译的人才,国内开设该语种的高校寥寥无几,蒙古语翻译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2.蒙古语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
新闻学
1.新闻学就业前景:
新闻学专业一直是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新闻学的录取分数往往比正常本科线高出数十分,这样的分数也体现出了新闻人才的素质之高。业内人士普遍看好,未来几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将会快速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近几年市场竞争加剧,国内的新闻传播业迅速整合。这方面人才的“门槛”也会逐渐提高,只有那些具备一定专业基础以及良好外语优势的国际化新闻人才才被看好。 本专业毕业生涉猎知识广泛,能力发展全面,在就业方面受到的专业局限很小。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口的方向有三个:新闻业(包括专业媒体及一些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公关业和广告业,就业领域很宽。需要注意的是,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低,但是就业质量根据个人情况不同,会有很大差别。比如有人可能去4A广告公司做策划,但有的人只能去Alex排名5万以下的网站做“网络搬运工”。
2.新闻学就业方向:
能在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新闻网站等新闻单位从事采编工作和大众传播媒介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关策划工作,还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较高层次的新闻业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中专
2022-11-0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