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日期:2014-06-11 07:52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了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够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开展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具备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动训练学、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中小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也适合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与管理等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面宽、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营销学、体育赞助导论、排球、篮球、大众足球、田径、太极拳、网球、羽毛球、游泳与救生、健美操、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公共事业单位、社会体育管理机构、体育协会、俱乐部、运动场馆、各级学校等部门从事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健身咨询指导、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旅游与运动康复方向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体育旅游与运动康复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体育旅游、运动健身与康复指导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游泳与救生、网球、羽毛球、体育旅游导论、旅游政策与法规、体育营销学、旅游公共关系学、导游基础知识、体育经济学、运动营养学、体育康复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现场急救学、推拿学、运动医务监督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旅游景点、宾馆、旅行社、疗养康复中心和户外运动俱乐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体育技能指导、经营管理、旅游市场开发、旅行社管理及运动健身与运动康复指导等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学训结合、分段教学、特色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适应新时期体育社会化、商业化、产业化发展需要,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系统掌握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高尔夫运动指导、高尔夫赛事组织与策划、高尔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营销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高尔夫概论、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高尔夫球场建造与草坪养护、高尔夫竞赛组织与规则裁判法、高尔夫专业英语等。

就业方向:高尔夫技能指导者、高尔夫教师、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者、高尔夫市场开发与营销者、高尔夫赛事组织与策划者等。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运动训练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 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系统掌握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开拓 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各专业和职业运动队、各级体校、各类高等院校、体育传统学校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 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选材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武术、体操、田径、排球、篮球、足球、游泳、拳击、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专项理论与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相关专项的专业队、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中心、体育俱乐部从事教练、教学及运动训练科研、管理工作,也适合在公安系统和军队中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念与方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及其它体育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武术史、武术理论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科研方法、武术散打、武术套路专项理论与技术、健身气功、龙狮运动训练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学校、体校、武术馆(院)、各级体育部门及武术运动队、公安、部队、健身机构、武术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训练、教学、管理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