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教育
学院通过广泛的人才市场调研,明确目前企业用人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主要在企业一线从事研发、技术、管理、服务和运维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师。明确将学院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实质定义为符合产业及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化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此,我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中心,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为此,学院构建了五个知识领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分别是:
1、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Enterprise Culture & Occupational Quality,CQ)
2、 交流与写作能力(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CW)
3、 专业实践技能(Professional practice skills,PPS)
4、 项目实践(Project Practice,PP)
5、 设计与开发能力(Design and Development,DD)
上述五个知识能力领域均纳入各系(部)各专业培养方案,其中专业实践技能、项目实践、设计与开发三个知识能力领域的培养任务由各系(部)负责承担。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和交流与写作二个知识能力领域的培养任务主要由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中心承担,同时,该中心还承担各类文化科技活动的综合素质学分认定,以及配套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的社会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工作。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中心按照“双师型”配置师资力量,引进了各类企业的工程师、项目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开设6个学分的四门必修课程:《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能力》、《交流与写作》、《职场社交与合作》,并组织专人广泛调研,自主开发了课程教材。
除以上必修课程外,还设置《执行力》、《自控力》、《文献检索与专业写作》、《知识产权与专利申报》等多门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选修课,供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兴趣方向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注重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教授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中较为精炼的理论知识与大量丰富的企业实际案例学习。
根据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通过班建制、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以原创自编教材为内容,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授课内容和案例在通用版本基础上,由任课教师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采取分组式和互动式教学,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课后实践产物,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讲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培训师的特长,强调课堂控场与学习兴趣调动,以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学目标。
室内体验模式
中心所属的体验训练室,紧扣学院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管理能力等,通过沙盘体验项目设置与开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管理金字塔》、《七巧板》、《求脱困境》、《沙漠掘金》、《穿越魔方》等。
户外拓展模式
户外体验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拓展和强化已形成体验的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思维与习惯。
我院学院拓展训练基地建立于2015年, 基地总面积20000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二期工程12000平方米,其中室外有综合体验区,地面历奇体验区、心理行为挑战区、责任与执行力体验区、创新创造体验区、自由体验区六大功能体验区,其设备先进和齐全,完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高校中规模大的拓展训练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