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招收2018年秋季入学国际关系英文授课硕士项目的学生。
本项目的招生对象是有良好的本科教育背景与英语能力、对国际关系与中国对外关系有一定基础及兴趣的外国籍学生。
本项目的特点是依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优质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前沿,熟悉当代中国政治、对外关系与社会发展,以及世界政治中的热点问题。
本项目为两年全日制项目,秋季入学。教学语言为英语,主要课程及论文写作均用英语进行。学生在修完规定学分、提交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后,可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
一、申请资格:
二、申请材料:
三、申请程序:
请按要求完成北京大学留学生在线申请,并将申请表,报名费打印收据和其它所需申请材料邮寄或交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B101国际项目办公室(MIR项目) 陈芳老师收邮编:100871。同时,请将全部申请材料的电子版按照顺序以PDF形式提交至 chenfang2015@***.cn 。
四、申请时间:
国际学生申请时间从2017年10月15日至2018年3月31日截止。
2018年4月下旬确定录取名单。
五、报名费:
国际学生需在北京大学留学生网上报名系统内使用网上交费系统缴纳400元人民币(现金或银联卡支付也可接受)。
* 请注意材料未交全或报名费未缴纳的申请将被视为无效。
六、初审、复试与录取:
院系4月初完成初审,根据申请人提供的全部材料对其来源学校、专业、学术水平、品德以及在申请专业领域内的发展潜力进行审核择优确定复试学生名单。随即将根据情况进行面试。4月下旬确定录取名单,录取结果通过学院将以电子邮件通知和正式书面材料形式发出。
七、入学时间:
2018年9月初,具体时间以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准。
八、学费与奖学金:
1)每年的学费为 75,000 元人民币。如两年内未能完成学业需要延长,按北京大学有关规定办理。
2) MIR项目每年可推荐2-3名优秀的外国申请者通过北京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所获奖学金包含生活费资助、免费住宿以及部分学费减免。
3)申请人也可自行通过中国驻外使馆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相关信息请见留学基金委网站 http://www.***.cn及中国驻申请者国籍所在国的使馆网站。
十、学籍、学位和培养过程
此项目学习年限为两年。学习期满,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学位。培养方案可参考如下2017-2019年MIR项目培养方案:
注:2018-2020年培养方案将于2018年5月确定发布。
必修课 14 学分: Compulsory Courses for 14 credits
Chinese courses are compulsory for 2 credits. Courses No.1-5 requires for 12 credits.
选修课
15
学分:
Elective Courses for 15 credits
英文选修课Elective Courses in English
Ø 中文选修课Elective Courses in Chinese
十、招生咨询:
咨询电话:(010) 6276-5951 陈老师(010)6275-8954(传真)
电子信箱: chenfang2015@***.cn edulis@***
网址: http://www.sis.***.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B-101 国际项目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1
本项目的招生对象是有良好的本科教育背景与英语能力、对国际关系与中国对外关系有一定基础及兴趣的外国籍学生。
本项目的特点是依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优质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前沿,熟悉当代中国政治、对外关系与社会发展,以及世界政治中的热点问题。
本项目为两年全日制项目,秋季入学。教学语言为英语,主要课程及论文写作均用英语进行。学生在修完规定学分、提交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后,可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
一、申请资格:
- 申请人须为外籍,身体健康,品行端正,遵守中国政府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拥有双重国籍的申请者录取后必须以申请时的身份入境并办理报到注册手续。
- 须具有学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 母语为非英文的申请人或者大学教育为非英文教学的,必须通过托福或雅思考试。本项目的低英文要求为:托福成绩不低于107分, 或雅思成绩不低于7.0分。
二、申请材料:
- 网上申请表:外国留学生申请人需登陆北京大学留学生网上报名系统(http://www.***)进行网上报名申请,报名成功后打印申请表,并贴照片,与其它申请材料一并提交.
- 学位学历证明文件,须为中文或英文的原件或公证件;
- 毕业院校的正式成绩单,须为中文或英文的原件或公证件;
- 个人陈述,1500字,用中文或英文撰写,及个人简历, 格式:http://www.isd.***.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67&id=99。
- 两封副教授以上的专家的推荐信原件(必须手写签名),格式可参考:http://www.isd.***.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67&id=100;推荐人需为相关专业或领域的学者;
- 护照复印件,护照必须是有效的普通护照.
- 已发表的学术文章目录及摘要,或者其他原创性工作成果(没有可以不提交);
- 有效的雅思或托福成绩证明,托福成绩不低于107分,或雅思成绩不低于7.0分;
三、申请程序:
请按要求完成北京大学留学生在线申请,并将申请表,报名费打印收据和其它所需申请材料邮寄或交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B101国际项目办公室(MIR项目) 陈芳老师收邮编:100871。同时,请将全部申请材料的电子版按照顺序以PDF形式提交至 chenfang2015@***.cn 。
四、申请时间:
国际学生申请时间从2017年10月15日至2018年3月31日截止。
2018年4月下旬确定录取名单。
五、报名费:
国际学生需在北京大学留学生网上报名系统内使用网上交费系统缴纳400元人民币(现金或银联卡支付也可接受)。
* 请注意材料未交全或报名费未缴纳的申请将被视为无效。
六、初审、复试与录取:
院系4月初完成初审,根据申请人提供的全部材料对其来源学校、专业、学术水平、品德以及在申请专业领域内的发展潜力进行审核择优确定复试学生名单。随即将根据情况进行面试。4月下旬确定录取名单,录取结果通过学院将以电子邮件通知和正式书面材料形式发出。
七、入学时间:
2018年9月初,具体时间以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准。
八、学费与奖学金:
1)每年的学费为 75,000 元人民币。如两年内未能完成学业需要延长,按北京大学有关规定办理。
2) MIR项目每年可推荐2-3名优秀的外国申请者通过北京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所获奖学金包含生活费资助、免费住宿以及部分学费减免。
3)申请人也可自行通过中国驻外使馆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相关信息请见留学基金委网站 http://www.***.cn及中国驻申请者国籍所在国的使馆网站。
十、学籍、学位和培养过程
此项目学习年限为两年。学习期满,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学位。培养方案可参考如下2017-2019年MIR项目培养方案:
注:2018-2020年培养方案将于2018年5月确定发布。
必修课 14 学分: Compulsory Courses for 14 credits
Chinese courses are compulsory for 2 credits. Courses No.1-5 requires for 12 credits.
课程号 Course NO |
课程名称 Course Title |
课程英文名称 Course Title (English) |
任课教师 Professor |
学分 Credits |
02415670 | 国际安全与中国国防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节大磊 JIE Dalei |
3 |
02419634 |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国际与全球事务 |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and Global Affairs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陈长伟 CHEN Changwei |
3 |
02419632 | 中国与全球经济研究 | China and Global Economy Spring Semester 第二学期 |
王勇 WANG Yong |
3 |
02401802 | 中国政治与外交 | Chinese Politics and Diplomacy Spring Semester 第二学期 |
潘维 PAN Wei 张清敏 ZHANG Qingmin |
3 |
02415720 | 非传统安全研究 |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Spring Semester 第二学期 |
查道炯 ZHA Daojiong |
3 |
中文 |
Chinese Language Fall and Spring Semester 第一与第二学期 |
2 |
英文选修课Elective Courses in English
课程号 Course NO |
课程名称 Course Title |
课程英文名称 Course Title (English) |
任课教师 Professor |
学分 Credits |
02411662 | 环境外交 |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张海滨 ZHANG Haibin |
3 |
02411670 |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1840-1949) |
Foreign Relations of Modern China(1840-1949)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李扬帆 LI Yangfan |
3 |
02416003 | 中国与中东非洲国家关系研究 |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李安山LI Anshan 王锁劳 WANG Suolao |
3 |
02419633 | 东南亚综合研究 | 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翟崑 ZHAI Kun |
3 |
02419600 | 中国政治与公共政策 | Policy Making Process in China (Politics and Public Policy in China)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雷少华 Lei Shaohua |
3 |
02419602 | 中国的人口政策 | China’s Demographic Policy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乔晓春 QIAO Xiaochun |
3 |
02419603 | 能源问题研究 | Studies on Energy Issues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陈绍锋 CHEN Shaofeng |
3 |
02419645 | 社会科学定量方法 |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Fall Semester 第一学期 |
罗杭 LUO Hang |
3 |
02411652 | 当代中美关系 |
Contemporary China-US Relations Spring Semester 第二学期 |
王栋WANG Dong 雷少华Lei Shaohua |
3 |
02411671 | 东亚国际关系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East-Asia Spring Semester 第二学期 |
归泳涛 GUI Yongtao |
3 |
02419631 | 非洲综合研究 | African Comprehensive Studies Spring Semester 第二学期 |
刘海方 LIU Haifang |
3 |
02419646 | 国际组织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pring Semester 第二学期 |
刘莲莲 LIU Lianlian |
3 |
02419640 | 中国、美国与全球安全(能否排课待定) | China, US and Global Security Spring Semester 第二学期 |
范士明 FAN Shiming |
2 |
Ø 中文选修课Elective Courses in Chinese
课程课程名 | 任课教师 (职称) |
开课 学期 |
学分 |
1. 冷战后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 罗艳华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研究 | 张小明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3. 民族与民族主义 | 王联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4. 中亚综合研究 | 吴强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5. 东南亚地区研究 | 韦民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6. 美国外交研究 | 王栋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7. 中美关系研究 | 范士明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8. 南亚国际关系 | 韩华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9. 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 | 初晓波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0. 比较政治经济研究 | 朱文莉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1.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 王正毅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2. 拉美地区研究 | 郭洁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3. 政治学原著选读 | 唐士其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4. 社会主义学 | 项佐涛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5. 台湾政治经济专题研究 | 李义虎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6.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 | 张海滨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7.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 | 王逸舟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8. 中国对外政策分析 | 张清敏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19. 社会科学定量方法 | 罗杭助理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0.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研究 | 丁斗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1. 能源的政治经济学 | 査道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2. 区域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 | 陈绍锋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3. 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本问题研究 | 孔凡君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4.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研究 | 许振洲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5. 外交学理论与实践 | 陈长伟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6. 中国多边外交研究 | 沈青兰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7.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研究 | 项佐涛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8. 国际政治学理论 | 王逸舟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29. 亚非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 刘海方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30. 国际关系专题研究 | 梅然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31. 外交学理论与实践 | 张清敏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32. 东北亚地区研究 | 梁云祥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33. 社会主义思想史重要著作选读 | 张光明 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34. 国际共运专题研究 | 孔凡君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 关贵海副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36. 西方政治思想研究 | 许振洲教授 | 第一学期 | 3 |
37. 东北亚问题研究 | 于铁军副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38. 日本问题研究 | 梁云祥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39. 美国政治研究 | 朱文莉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40. 全球化与东亚 | 韦民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41. 非洲政治、经济与外交研究 | 刘海方副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42. 环境气候与国际关系研究 | 张海滨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43. 中东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 | 王锁劳副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44. 多重视域下的中国外交思想史研究 | 李扬帆副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45. 发展与转型的政治经济研究 | 王正毅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46. 文化与国际关系 | 尚会鹏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47. 中国外交思想研究 | 叶自授 | 第二学期 | 3 |
48. 中国外交决策研究 | 牛军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49.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 | 许振洲教授 | 第二学期 | 2 |
50. 国际关系原著选读 | 袁明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51.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 贾庆国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52.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 | 董昭华副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53.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 丁斗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54. 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研究 | 王勇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55. 跨国投资政策研究 | 王正毅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56. 欧洲联盟问题研究 | 连玉如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57. 战后中日关系研究 | 李寒梅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58. 比较政治理论 | 潘维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59. 比较政治与比较文化 | 唐士其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60. 中苏关系及其影响研究 | 孔凡君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61. 转型国家政治经济比较研究 | 郭洁副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62. 俄罗斯东欧社会政治演变 | 关贵海副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63. 社会党和民主社会主义研究 | 项佐涛副教授 | 第二学期 | 3 |
十、招生咨询:
咨询电话:(010) 6276-5951 陈老师(010)6275-8954(传真)
电子信箱: chenfang2015@***.cn edulis@***
网址: http://www.sis.***.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B-101 国际项目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