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10-65783120
学院网站: http://sis.***.cn/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之初三大系之一的外语系,迄今已有近60年历史,现外国语学院于2008年在原国际传播学院基础上组建成立。我校曾先后开办32个外国语专业,部分语种全国率先创办。外国语学院现有20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语种群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语种群。外国语学院现有一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英语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下设英语笔译(影视翻译、新闻翻译方向)与日语口译(日语口译方向)两个专业,以及跨文化研究国际硕(博)士项目。
外国语学院下设四个系部:英语系、亚非语系、欧洲语系和大学外语部,以及中国传媒大学葡萄牙语中心、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文化中心、中国—加拿大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人,现有在校生8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1人。外国语学院教师国际化程度高,大部分教师有海外学习或进修经历,部分教师有海外使领馆从业和国际会务经验。学院教师与业界联系紧密,近年来如翻译作品《饥饿游戏》、电影译制作品《2012》等,部分作品曾获国家“飞天奖”、“华表奖”,他们还参与了国务院《“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葡语翻译编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文件翻译,央视涉日新闻同声传译和习近平主席访非同声传译等。
外国语学院现有四个业界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建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中央电视台共建双向人才培养(实验)基地,与中影集团共建双向人才培养(实验)基地,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共建校外专业实习基地。
外国语学院语言学风浓厚、传媒特色鲜明、实践育人底色深厚。中国传媒大学英语广播台、外文报纸CI、学通台网和国青传媒等学生媒体实践组织提供媒体、语言学习体验。外国语学院的“3+1”留学和各类国际交流学习,“双语+人文”、“拓宽+特色”的“双结合”课程体系和“四大类”课程体系,各专业的“晨读”,面向本科新生进行的学业辅导。以人文通识教育、文化滋养、体验式学习、朋辈课堂翻转为特点的人文通识涵养区:着眼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体验的 “雅涵書院”;关注跨文化交流、前沿时尚翻译的“IE工作坊”;为实现传媒外语人向外语传媒人转变的“传媒+”系列讲座开笔、开坊、开讲。
外国语学院学生综合素养高,他们除在各类国际国内重大学科赛事上获奖外,还出色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如“建国六十周年成就展”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驻华使节专场讲解、驻华使节“走进中共中央组织部”翻译、北京国际合唱节双语主持、北京国际电影节翻译、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陪同翻译、北京地铁六号线配音等。外国语学院作为团中央“国际青年交流志愿”项目执行单位参与重大国际交流活动并选派学生多次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外访。
多年来,学院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新闻传播为特色,坚持“国际视野、语言为本、理实并重”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他们有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媒体人,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在涉外领域崭露头角,在我国外事外交、国际传播、对外经贸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生培养特色;
2017斯瓦希里语专业学生为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担任翻译志愿者
2017首都高校第十一届外文电影配音邀请赛一等奖
2016全国西班牙口译大赛三等奖
2016第十六届首都高校英语配音大赛冠军
2016全国西班牙演讲大赛三等奖
2015第八届全国高校法语演讲比赛冠军
2015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2015 “人民网杯”京津地区高校德语配音暨微电影大赛配音组、微电影组一等奖
2015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2015入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4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优秀礼仪团队及礼仪之星
2014首届全国意大利语演讲比赛季军
2014荣膺世界四大美丽盛事之一——“世界大学生和平大使”
2013年斯瓦希里语在坦桑尼亚师生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
教师近期获奖及突出成就
2017我院选派教师参加党的十九大重要文件外文翻译工作
2017我院教师《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2017我院教师《中国关键词》葡文版》获“第四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成果奖”优秀译著二等奖
2017我院教师《图景与前景:2016中外影视互译合作研究报告》获评“全国文化系统2016年度优秀调研报告”
2017外国语学院教师翻译电影作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2014《人物》杂志以《国家任务》为题报道外国语学院普什图语特聘教授车洪才引发各界关注,车洪才入围“感动中国”候选人
知名校友近期动态
2018平昌冬奥会期间,央视体育频道记者、外国语学院校友宋剑桥采访报道受到关注。
2017我院校友申家宁任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经理,并应邀回校做入学报告。
2017金砖会议期间,央视记者、外国语学院2008级校友殷岳因掌握四门语言进行采访引发关注好评。
2017央视体育频道主播邵圣懿回校作客我院人文通识涵养区“传媒+”讲座。
2015央视驻美首席记者、外国语学院校友王冠与美国政治专家激辩南海问题引发轰动。
2014央视记者、外国语学院2006级校友刘骁骞深入巴西“毒窝”采访获轰动。
学生就业情况:
外国语学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近两年毕业生进入外交部、文化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政府工作的毕业生占比为7%;去往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的占4%;去往学校及科研院所的占3%;去往国家企事业单位的为30%。
同时近两年本科毕业生保送进入和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继续深造的占比为17%;出国至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经学院、早稻田大学等海外知名学府深造的占30%。
每年多名学生在大二阶段即获外交部非通用语、高翻定向遴选。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或留学及保送研究生情况:
外国语学院多数非通用语专业实行“3+1”办学模式,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独树一帜,“3”即学生需在国内接受3年的高等教育,“1”即学生可公派自费或公派公费前往语言对象国进行深造与实践(一般为大三),目的地国家包括日本、坦桑尼亚、俄罗斯、意大利、荷兰、法国、西班牙、巴西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合作高校有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孟加拉国达卡大学等。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也均能获得长期项目、短期项目和暑期项目的留学资格。近两年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比例为30%。部分学生成功申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政经、国王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印地语大学(德里及阿格拉分校)等世界知名学府。
外国语学院保送研究生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7%左右,近两年外国语学院26名学生保研:2人保送清华大学、2人保送北京大学,2人保送中国人民大学、1人保送北京师范大学、1人保送华东师范大学、8人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1人保送上海外国语大学,9人保送本校。自2017年起,外国语学院举办面向高校学生的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英 语普通本科专业
英语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自主学习及思辨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服务于我国外交、教育、文化、经贸、传媒等机构和行业的高级英语人才。本专业在强化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及中西方文化双重修养的同时,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国内领先的传媒特色平台,全方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国内、国际业界交流和学习机会,增强其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实力。
主干课程
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基础听力、高级听力、英语精读、英语口语、基础阅读、高级英语、英语修辞学、基础写作、学术写作、笔译、口译、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文体学引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英语散文名篇。
专业拓展课程
公共演讲、英语辩论、英语报刊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新闻节目评析、英语新闻写作、经典国际新闻作品选读、英语采访与报道、国际新闻史、国际新闻理论、国际新闻评论、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英语播音、英语节目主持、国际新闻编译、译制片制作、中西文化比较、中华传统文化:翻译与传播等。
翻 译普通本科专业
翻译专业秉持“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娴熟的口译和笔译能力,特别是较强的影视翻译和新闻翻译能力,为我国传媒、外交、文化、教育等领域输送具有扎实的中英文语言文化功底、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擅长媒介传播的高级翻译人才。
主干课程
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基础阅读、英语口语、基础听力、高级听力、英语精读、高级英语、学术写作、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笔译、口译、翻译理论、影视剧翻译、新闻翻译、跨文化交际。
专业拓展课程
公共演讲、英语辩论、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新闻节目评析、英语新闻写作、经典国际新闻作品选读、英语采访与报道、国际新闻史、国际新闻理论、国际新闻评论、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英语播音、英语节目主持、国际新闻编译、译制片制作、中西文化比较、中华传统文化:翻译与传播等。
日 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日语作为我国邻国日本使用的语言,从古至今一直与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外交、外宣的发展,日本文学、影视及动漫、游戏等二次元文化的流行,日语的影响正被广泛波及到更多的领域。我校日语专业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于2000年招收第一届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迄今为止已有300多名毕业生走出校门,活跃于外交、外宣等领域和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本专业师资队伍由8名专职教师和1名外籍专家组成,是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本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在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日语能力测试一级考试中通过率高,同时具有良好的汉语修养及较好地掌握了英语。而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等经历也使得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熟悉我国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传播等方面的知识,通晓两国文化的异同。
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日语精读”作为校级优质示范课程,以日语语言文学为基础,以新闻传播学为特色,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具有扎实的日语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新闻传播学知识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通晓中日两国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使他们在毕业后,成为新闻、对外传播、对外友好交流、文化、商贸、科研、教育等部门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的人才。
当然作为大学生活的一环,除学习以外也有很多丰富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3+1”的培养模式,成绩优秀者第三学年可通过自费公派的形式赴日本留学交换一年。这一年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对于学生的日语的提高也具有显著效果。此外,日语角、日语配音大赛、日语演讲比赛等丰富的课外活动也能在学习之外的空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充实多彩的校园生活。
土耳其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土耳其语基础、良好的英语能力,掌握比较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在对外传播、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和安全等部门从事土耳其语、英语、新闻和国家安全工作的复合型复语型人才。
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土耳其语视听说、土耳其语口语、土耳其语精读、土耳其语泛读、土耳其语文学选读、土耳其语报刊阅读、土耳其语写作、土耳其语翻译、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等。
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音乐作品赏析、艺术概论、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传播学、演讲与口才、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对外宣传概论、国际贸易与金融、对象国文化与社会、摄影摄像等。
土耳其语专业有相当大的机会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名额。
印地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印地语是印度的国语,在使用人数上是仅次于汉语和英语的第三大语言。印地语专业是为满足我国对印度宣传工作以及对印度文化、经济、政治交往的需求,于六十年代初,在我校(原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之初开设发展起来的,为我国的对外广播和对外友好交往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印地语专业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原有印地语教师的基础上,聘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度籍资深播音员为专任教师,与本校印地语教师一同进行授课。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程涵盖了印地语听说读写译的实战技能,另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平台优势,辅助新闻传播方面的理论及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全面的“复合型”印地语人才。
主要课程有基础印地语、高级印地语、印地语视听说、印地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印地语新闻报道与写作、印地语新闻阅读、印度社会与文化、印地语文学概论等。
俄 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俄语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俄语语言与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俄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一定的新闻传播及经贸相关知识,熟悉俄罗斯国情,能熟练运用俄语在传媒、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新闻、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俄语专业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俄罗斯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扎实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新闻、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本专业主干课程:俄语精读、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写作、俄语高级阅读、俄语翻译(笔译、口译)等。
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央电视台签有人才双向培养协议;与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著名高校保持有良好合作关系,符合条件的学生有机会选入中央电视台实习,有机会参加为期一年的国外留学项目。
本专业已经为各行各业输送了众多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去向有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各省市电视台等在内的新闻媒体机构,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外事部门、企业等。
葡萄牙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中国传媒大学葡萄牙语专业于1960开始设置,为全国首创,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2005年葡萄牙政府在我校设立葡萄牙语中心,我校也是巴西葡语水平测试(Celpe-Bras)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指定考点。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葡萄牙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葡萄牙语在外宣、外事、文化、教育、经贸、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葡萄牙语人才。本专业学生要在打好扎实的葡萄牙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葡萄牙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新闻、外事、文化、教育、经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核心课程有:葡萄牙语精读,葡萄牙语视听说,葡萄牙语写作,葡萄牙语文学,高级葡萄牙语、葡萄牙语翻译(笔译、口译)等。
本专业的发展得到了葡萄牙及巴西政府的支持,“巴葡”及“葡葡”教学同时进行已成为本专业的特色。本校与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大学、葡萄牙科因布拉大学、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巴西南大河州天主教大学、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等院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条件的学生大学期间有机会到国外学习一年。
2015年7月,本专业获得第四届(2017年)中国葡语教学国际论坛举办权。
本专业学生在葡语类竞赛中屡次获奖。2011年,2008级三位同学获第二届全国高校葡语辩论赛第一名。2013年, 2010级的三名学生参加第四届比赛并获得第二名。2015年,2012级一名同学和2015级一名同学分获全国高校诗歌朗诵赛高级组和初级组的第三名。2014级一名同学在京津冀高校葡语歌曲大赛中获奖。2012级一名同学获葡萄牙大使馆“徐日昇”奖。
中国传媒大学葡萄牙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一直保持良好态势。总体来讲,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一部分学生进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等一线媒体进行新闻的采访、编辑、广播等业务领域的工作;另一部分学生进入各大部委、国有企业、银行、大型私企和外企等企事业单位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或读研继续深造。
朝鲜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培养具有扎实的朝鲜语语言功底、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朝鲜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对外传播、商务、文化、科研等领域中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够从事朝鲜语和英语工作的复合型、复语种、宽口径、厚根基的应用型人才。并依托学校传播学、新闻学等多个优质学科培养出具有语言与传媒融合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和教养课有基础朝鲜语、高级朝鲜语、朝鲜语多媒体视听说、朝鲜语口语、朝鲜语实用写作、韩国的媒体与新闻、韩国文学概论、韩国文化概论等课程。
西班牙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西班牙语是西班牙、拉丁美洲和非洲21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使用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培养西班牙语本科专业人才的重点院校之一。本专业培养具备综合运用西班牙语语言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新闻传播及经贸相关知识,了解对象国国情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此外,学生可以选修或辅修我校有关新闻传播等方面的特色课程,获得第二学位。
本专业采取“3+1”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课成绩符合条件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可以选择通过集体派遣的形式自费前往西班牙或西语国家的合作院校留学。 此外,我校还会有国家公派奖学金互换生的交流合作项目,近年来已有学生公派至古巴、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等拉美国家留学,丰富了学生的学业经历。完成四年学业并且符合我校毕业要求的学生将取得教育部颁发的新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及学位证书。
随着我国与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西语国家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社会对西语人才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多年来,我校西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稳定。就业方向有各级政府机关、对外传播部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通讯社等)、大型国企、国外媒体及商业在华机构等。
意大利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意大利语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于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开设的非通用语专业,曾培养出老一辈优秀的播音领域外语类人才。“文革”期后,于2001年恢复招生。目前,该专业拥有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致力培养精通意大利语、英语双语语言专业技能,培养新时代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
意大利语专业在强化语言教学的同时,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品牌优势,加大、新闻、国际传播等专业特色教学,并开设对象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共关系与外交等多种课程,目的是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的前提下,拓宽人文、社会、科技、政治等各领域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在新闻、外交、文化、教育、经贸等热门就业领域的职业素养。
主干课程:意大利语精读、高级意大利语,意大利语写作、意大利语翻译、意大利报刊阅读等。
本专业同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意大利教育科研部国际部门等政府教育机构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师生定期或不定期去意大利大使馆、意大利高校参加学术活动。与著名语言专业院校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意大利综合性大型高校罗马一大、米兰国立大学建立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条件的学生大学期间有机会参加“3+1”国际交流学习项目。此外,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良好,已向各行各业输送了相当数目的优秀毕业生,我专业或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文局、外研社、新华社等媒体行业输送复合型人才,或向国家、地方政府机构,如意大利驻华使馆、意大利在华商会、中国文化部等外事部门输送语言精英,再或是向大型金融机构如中国建设银行提供小语种专业储备人才。
匈牙利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中国传媒大学是继北京外国语大学之后全国第二所开设匈牙利语本科专业的院校,自2003年起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旨在培养新时代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匈牙利语、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熟悉对象国文学、历史、文化、宗教知识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状况,并学习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毕业后可胜任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等相关工作,并初步具备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的基础。
本专业采取“3+1” 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课成绩合格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可以公派自费的形式前往匈牙利巴拉什学院留学。本专业基础阶段主要课程有:匈牙利语精读、匈牙利语泛读、视听、会话、西方文化等课程;在专业阶段主要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写作、高级阅读、高级听力、文学欣赏等课程。
本专业已经为各行各业输送了众多优秀毕业生,包括外交部、中联部等国家机关,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省、市电视台、路透社等媒体单位,以及北京市安全局、社科院、各省市外办、边防、匈牙利驻华大使馆、中兴、华为集团等各类单位。
主干课程:匈牙利语精读、匈牙利语视听说、匈牙利语口语、匈牙利语高级阅读、匈牙利语文学、匈牙利语写作、匈牙利语翻译、匈牙利语高级视听、匈牙利语报刊阅读、匈牙利国家与社会概况、英语精读等。
法语普通本科专业,提前批次招生
法语专业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其教师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团队”。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法语基础、良好的英语能力,使学生掌握比较广泛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目的是培养出既精通法语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同时又能掌握传媒领域的一些相关知识与技能,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适应国家对外传播、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等部门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采取“3+1”模式培养人才,即成绩合格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可以选择通过公派自费的形式前往语言对象国合作院校留学一学年,所修学分将按照我校规定进行学分兑换和成绩认定。
本专业就业方向为媒体、国家机关及著名外资企业。
主干课程:法语精读、法语视听说、法语口语、法语泛读、对象国社会与信息、法语高级阅读、法语文学、法语写作、法语翻译、法语高级听力;英语精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