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2018年专业招生简章
法学院简介:
法学院现有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04人。法学院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博士3人,硕士11人,本科4人;具有律师资格证的教师7人,有社工师证的教师5人;兼职教师4人,外聘教授6人,客座教授6人。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
法学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坚持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围绕地方经济社发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年来,全院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3项,出版专著、教材23部,如《流动的乡土——郴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经验与典型》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湘潭大学学报》、《中州学刊》等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荣获省级奖励20项。学生科技作品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湖南省特等奖。
2017年,法学院获批湖南省南岭走廊乡村建设研究基地,并入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百校对口扶贫项目;2013年获批法学专业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郴州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法学院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有校外实践就业基地15个。
法学院教学设施齐全,配有先进的数字化模拟法庭、多功能的社会工作实验室,设备总值100多万元。法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反应很好,动手能力强。用人单位普遍反应我院毕业生专业价值观强,谦虚好学,动手能力强。法学院考研氛围浓厚,近年来考研平均录取率达15%左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通过率65%,三级心理咨询师通过率46%,国家司法考试A证通过率达18%,公务员考试录用率逐年提升,对口就业率达90%左右,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1.法学 030101 本科 文史、理工、职高类 学制4年 2018计划招生:80人
师资队伍:法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专职教师90%以上具有国内重点大学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师资队伍学缘广泛,均毕业或来自十多所国内重点大学;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有优势。平均年龄40岁左右。高级职称教师占50%,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多,具有执业律师资格的7人,均有一定知名度。5人任郴州市政府首席法律顾问、郴州市政协委员、郴州市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各级法院人民陪审员。4人任湖南省各类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或常务理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法学理论基础及较强的法律实务技巧,熟练掌握我国及国际各项法律知识,懂得并能运用国际、国内市场经济法律规则,能够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
专业特色及教学成果:充分利用原有学科的资源优势,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民法为龙头,其它法学学科为支撑,培养具有全面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基础,并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等方面具有知识优势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与积累实践性经验,一直坚持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专业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启发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案例研讨教学、模拟教学等为手段,将第一课堂实验实训与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依据教学规律,建立认识—模拟—实践—创新的多层次、多种类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让更多的人认识法律了解法律。
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结出丰硕成果。已毕业的法学专业5届本科生课程考核总及格率为98.4%,总优秀率为23.6%。本科毕业率达100%,学位授予率100%,获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优秀辩手”荣誉称号。考研录取率名列学校前茅,国家司法考试A证通过率曾高达43%。
就业去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
本专业计划投放与生源分布建议:可以适当安排部分职高对口招生计划,面向湖南、安徽、河南、江西、广东、广西、陕西、甘肃等省投放计划。
咨询电话:0735-2653170、2275972、2653112。
2.社会工作 030302 本科 文史、职高类 学制4年 2018计划招生:80人。
师资队伍:专业主讲教师: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助教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2名,硕士8名。双师型教师4名。聘请客座教授、实务专家5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等学科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民政、教育事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及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政策与法规、社会保障概论。康复学概论;护理学基础;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等。
专业特色及教学成果:
1、突出社工技能培养。注重微观层面和实务层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特别通过承接政府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践的形式加强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会统计与SPSS应用、民政工作等实践课程的教学;
2、丰富实践锻炼平台。我院与广东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上海青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苏仙区民政局、郴州市救助站等社会工作行政和服务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开展互惠合作。
3、聘请一线专家讲学。邀请在儿童、青少年、长者、家庭、社区等多方面具有丰富服务经验的“香港路德会”督导主任卢永靖先生,香港城市大学资深讲师陈伟道先生、香港资深督导关鉴泉先生等一线督导和社工来校进行社工微技巧培训,每年两次,以此提高了学生的实务能力。
毕业生考研质量高,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被录取到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重点大学深造。学生全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科技成果。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曾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湖南省特等奖,2015至2016年连续两年获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个人赛中囊括了一、二、三等奖,并被评为“技能之星”。
就业去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计划投放与生源分布建议:可以适当安排部分职高对口招生计划,面向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四川,重庆,海南、云南等省投放计划。
咨询电话:0735-2653170、2275972、265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