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93年来,法学学科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坚持“民主建院,学术立院”的方针,发扬“严谨治学,求是创新”的学风,目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位列全国A类法学院校之一,是全校7个位列A类学科的学院之一。
法学院现共有在职专任教师82人。学院共有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3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优秀青年法学人才6人,福建省法学英才8人,厦门大学南强青拔人才2人。有10人次担任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的会长或副会长。
学院现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1个法律专业硕士(JM)学位点。国际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学科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联合国贸发会于2010年遴选国际投资法“全球15所法学院领航项目”(G-15 Law School Pilot Project)成员,厦门大学法学院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院校。2012年法学院所有学科入选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和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建立了中国崛起与国际法发展、社会治理与软法、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公证法律与自动化、经济犯罪研究、法律认知神经科学、党内法规研究、现代法律服务等科研中心与优势科研团队,财税金融法治研究中心、立法研究中心等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创新平台。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入选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学院入围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编辑出版了11本学术刊物,其中《国际经济法学刊》《现代法治研究》取得正式刊号,《国际经济法学刊》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学院学生在WTO模拟法庭竞赛、Philip C. 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联合信实杯”模拟法庭辩论赛全国八强、“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全国高校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名仕杯”福建省高校模拟法庭辩论赛等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法学院已与欧美日韩及台湾地区的25所知名法学院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与美国哈佛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玛丽女王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际化学术交流体系与文化。目前,学院正大力开展“双一流”建设,为建设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一流法学院而努力奋斗。
1.【法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敏锐的专业思维能力和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司法伦理修养以及相当程度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婚姻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国际货币金融法、立法学、中国法律史、香港法概论、司法文书学、海商法、保险法、税法、金融法、环境法等。
适合就业单位: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国家各级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涉外经贸企业、律师事务所等从事立法、司法、行政管理、诉讼和非诉讼代理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等法律实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