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的前身是南洋研究所。1956年由中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创办的南洋研究所,是我国早设立的东南亚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早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之一。l996年,南洋研究所升格为南洋研究院;2000年9月,在南洋研究院基础上成立的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12月,成立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
学院现设国际关系系、侨务与外交系共2个系,东南亚经济研究所、亚太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华人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拥有1个国家“211工程”建设子项目、1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厦门大学东盟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中-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厦门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高校特色智库“一带一路”与东南亚研究院、《南洋问题研究》和《南洋资料译丛》编辑部、及两个校批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厦门大学苏氏东南亚研究中心。此外,还是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福建省东南亚学会、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综合研究学部(含国际问题、港澳侨台、交叉学科)的秘书处单位。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2个本科专业(国际政治、外交学),3个硕士点(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中国史)和4个博士点(国际关系、政治学理论、世界经济、世界史);学院还与厦大公共事务学院、台湾研究院共同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人文学院共同设立了世界历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学院还拥有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东南亚研究”。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具有良好专业背景训练、年龄结构较为优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截止2018年12月,学院现有在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100%;副教授以上职务的教师占比68.75%,45岁以下青年教师15人,占比46.88%;教师中留学回国人员22人,占比68.75%。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现已与荷兰莱顿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纽约大学、韩国全南大学、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印尼塔鲁玛伽大学等二十多所国外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和交流机制。每年接待数十批国际学者来访,其中包括国际上从事国际问题和东南亚研究的著名学者;每年均举办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多场国内外学者讲座。同时,为各类学生提供众多赴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著名高校学习交流和从事学术研究的机会,近年来,选派到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波兰华沙大学、美国华盛本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菲律宾雅典耀大学等著名高校交流。其中,2018届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生中有46%同学在学期间外出交流学习,外交学专业交流比例更高为69%。
学生培养
学院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依照“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办学理念,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长辅助计划”、“小班教学”、“双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外语和专业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着力把学生打造成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学院本科招生目前设有国际政治和外交学两个专业,以政治学类招生,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
截止2018年12月,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61人、硕士研究生 84人、博士研究生 53人、学历留学生硕士:28人,博士:22人(含本、硕、博)。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7名(含外国留学生1名)、硕士研究生28名(含外国留学生9名)、本科生43名(含外国留学生3名)。近三年来,每年超过30%的本科毕业生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波兰华沙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印度尼赫鲁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优秀的毕业生普遍服务于国家各级政府的外事、侨务、新闻等重要部门和科研机构以及银行和企业。
资料信息建设
学院拥有先进的科研与教学设施,在东南亚资料及华侨华人问题研究资料信息收集方面更居国内领先。学院/研究院拥有独立的图书馆,馆藏各种图书资料10万余册,其中外文图书2万多册;报刊约1400种,其中外文报刊近千种。此外,图书馆还正式出版了《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论文索引(2011-2015)》、《东南亚研究中文书目》等10部工具书;并建成专业数据库,其中包括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书目与论文索引、中国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学位论文数据库。《南洋问题研究》(创刊于l974年)和《南洋资料译丛》(创刊于1957年)是学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南洋问题研究》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选用期刊。
学院网址
http://guoguan.***.cn
http://nanyang.***.cn
联系电话
0592-2188207;0592-2188201
联系邮箱
zhuhj@***.cn
1. 国际关系系
【国际政治】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专业基础扎实,人文素养深厚,交流沟通能力良好,符合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侧重以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和国家关系为教学和科研重点。
主干课程: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法概论、世界经济概论、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外交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国家安全概论等。
就业方向:适合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国际组织等单位,从事国际问题、区域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对外交往、涉外服务和协调等工作。
修读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2. 侨务与外交系
【外交学】
培养目标:外交学(侨务方向)专业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涉外性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强烈的爱国心,且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扎实的外交学、侨务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对国际事务及中国外交与侨务有系统了解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法概论、世界经济概论、外交学、外交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中国侨务与华侨华人等。
就业方向:适合于从事外交与侨务部门、地方各类外事侨务部门、对外宣传和新闻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涉外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业务和政策调研工作。
修读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