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学科已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曾为川藏公路建设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公路测量人才。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建立设备完善的模拟航测实验室并在土木类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在国内率先开展航测内业高等级公路选线技术的研究,以及较早开展山区精密三角高程和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试验研究。编写的道路测设新技术成为该领域国内第一部研究生教材;主办的《测绘技术》杂志1982年创刊以来在业界享有盛誉。
本学科针对我国测绘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需要,长期围绕工程勘测外业信息化、工程遥感与图像处理、结构变形监测新技术、空间数据应用及云计算、以及GIS在交通中的应用等领域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交通特色明显、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测绘工程学科体系。本学科目前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涵盖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授权点;测绘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一个。截至2016年10月,学科师资队伍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6人,拥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各一名,形成了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教学、研究队伍,为测绘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拥有工程信息与3S应用技术研究所、现代测绘技术研究所、工程外业信息化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
本学科拥有较为完善的测绘专业教学实验室,相关依托平台包括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重庆市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测量与空间信息处理实验室、仿真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在内的6个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教学实验室;拥有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区桥隧长期性能与安全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等6个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平台。与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幕尼黑技术大学在内的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科依托良好的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为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学位论文等提供了完备的条件。
近些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25项、横向科技项目24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累计达3397万元。近5年来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奖项4项、其他各类奖16项。累计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9本。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通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在智能化GIS理论与方法、结构变形监测理论与方法、工程勘测外业信息化、工程遥感与图像处理以及3S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等领域在国内享有一定影响,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精密挠度测量,大型交通结构物变形监测和在线监测,道路路基边坡稳定性快速调查评定技术,港航工程及水下测量技术,特长大断面隧道施工测量,运载工具移动定位与管理,山区公路勘测新技术以及工程外业及流动作业信息化等方向上,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已成为我国测绘行业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