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现开设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新闻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年轻有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讲师31人,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44人。有六个教研室:语言教研室、现当代\外国文学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基础理论教研室、新闻学教研室和语文教学论教研室。资料室藏书1万余册、期刊79种。文学院新闻传媒实验室是我校文科类专业唯一被评为“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室,下设两个实验室:报刊编辑实验室、影像制作实验室。文学院在办学思想上坚持稳定规模,注重内涵,突出特色,质量至上的发展建设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新闻专业被列入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目前,文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 项目子课题3项,省级教研项目13项,晋中生态文化研究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5项,晋中学院博士基金项目3项。。我院和晋中台、晋中日报社、榆次报社、榆次区第一中学、榆次区第二中学、泰国泰华教育协会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今后一段时期,文学院将突出以特色专业带动学院整体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发展特色专业为抓手,以研究地域文化特色为重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力争在未来几年把文学院建成特色鲜明、整体办学实力居于山西省地方综合性大学同类学院较高水平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学院。
1.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普通中学、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新闻媒体、文化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语文教学研究、文案宣传、文秘办公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写作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普通中学、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新闻媒体、文化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语文教学研究、文案宣传、文秘办公等相关工作。
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学、中外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国内外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工作,或者新闻出版机构、文化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英语口语、英语写作、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论、跨文化交际、国外汉学研究概况等。
就业方向:毕业学生能够胜任国内外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工作,或者新闻出版机构、文化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
3.新闻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熟悉我国新闻、宣传与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宣传、出版与文化部门从事记者、编辑、文秘、广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传播原理、新闻学原理、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网络编辑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省市各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出版机构、企业、政府宣传部门的相关编辑、记者、新闻发言人等工作。
***与新媒体(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把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与信息网络领域的变革趋势;掌握和运用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新媒体与信息网络的传播战略等知识结构体系,能够服务于网络、通信网络、互联网等各种新媒体行业所急需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公共关系、网页设计与制作、新闻采访写作、新闻摄影、媒介环境学、非线性编辑、危机传播与管理、中外新闻史、舆论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和宣传部门从事信息采集、撰写、编辑、活动创意、媒体策划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