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日期:2019-11-07 08:35

1.阿拉伯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闪语族中闪语支。阿拉伯语是22个阿拉伯国家和厄立特里亚、乍得等国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超过4亿。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每年12月18日是“世界阿拉伯语日”,它也是全世界15亿穆斯林的宗教语言。

阿拉伯语专业建于1960年,是国内各高校阿拉伯语专业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本、硕、博、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现有7名教授,其中4人为博士生导师。学校还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在国内中东学、阿拉伯学研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本专业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学校的资助,公派前往阿拉伯国家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学习,留学目的地覆盖阿拉伯世界的10余所大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阿拉伯语和英语良好语言技能,了解阿拉伯学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研究和调查能力,满足我国对外交往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复合型卓越国际化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阿语、高级阿语、视听说、会话、阅读、写作、语法、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以及10余门专业方向课程。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远、中海、中集、中铁、中建、中行、华为、中兴、海尔、美的、力拓);涉外传媒(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亚洲商务卫视(迪拜));科研教学单位(大专院校、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继续深造(北大、上外、北外、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乔治敦大学、麦吉尔大学等)。

2.朝鲜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朝鲜(韩国)语是朝鲜人、韩国人、中国朝鲜族、海外朝(韩)侨民的母语,韩国语、朝鲜语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称谓。朝鲜(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和日语一样,朝鲜(韩国)语也是一种典型的黏着语,同样拥有丰富的敬语。

朝鲜语专业建于1994年,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拥有本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朝鲜(韩国)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朝鲜(韩)半岛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朝鲜(韩国)语交际和汉朝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校级视频课程“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广受好评,正在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韩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以“7+1”模式,每年选派学生前往朝鲜或韩国深造,开阔眼界和提高语言水平,为今后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朝鲜语、高级朝鲜语、朝鲜语泛读、朝鲜语会话、朝鲜语视听说、朝鲜语语法、朝鲜语应用文写作、朝鲜语国家概况、朝鲜语报刊选读、朝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朝鲜文学作品选读、朝鲜文学史、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各地外办,各地公安、海关、边检,体育总局);大型国企、民企、外企(三星、LG、大宇、现代、中行、韩亚银行、中移动、宝钢);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研教学单位(大专院校、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3.波斯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波斯语由于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所以经常被人误认为是阿拉伯语的亲属语言,其实它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由于波斯人擅长文学诗歌,波斯语也被赋予“中东法兰西”的美称。波斯语是伊朗、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官方语言。

波斯语专业建于1997年,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本科每隔3年招生,有硕士点、博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波斯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伊朗社会、经济和伊斯兰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波斯语交际和汉波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波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波斯语、高级波斯语、波斯语口语、波斯语视听说、波斯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波斯语报刊选读、波斯文学作品选读、波斯语口译、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中伊文化交流史、伊朗通史、伊朗法律文选、波斯文学史、伊朗经贸文选、伊朗电影鉴赏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如上海外经公司、中国航空进出口公司、中行);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大专院校、社科院)。

4.泰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泰语属于汉藏语系侗台语族侗傣语支,是泰王国的官方语言,约5 000万人以泰语为母语,它跟汉语一样是声调语言。

泰语专业建于2001年,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本科每2年招生,有硕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泰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泰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泰语交际和汉泰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泰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得到了泰国正大集团的大力支持,正大集团捐资100万人民币设立了泰语教学专门基金,资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赴泰深造。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泰语、高级泰语、泰国概况、泰语视听说、泰语口语、泰语语法、泰语写作、泰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泰语报刊选读、泰国文化、泰国文学作品选读、泰语口译、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外企(如正大集团、中行);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专院校、社科院)。

 

5.印度尼西亚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印度尼西亚语和马来语可以归为同一种语言,二者仅在正字法上有一些差别,通行于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东帝汶等国及菲律宾南部地区和泰国南部地区。印尼语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马来语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的官方语言。

印度尼西亚语专业于2005年恢复设立(1951年我校开设印尼语专业,19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专业师生全部并入北京大学),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本科每2年招生,有硕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印尼—马来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印尼、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和多元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印尼—马来语交际和汉印—马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的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印—马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力行“7+1”模式,使学生在校8个学期中,有1到2个学期前往印尼、马来西亚的大学留学。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印尼语、基础马来语、高级印尼语、印尼语泛读、印尼语口语、印尼语视听说、印尼语语法、印尼语口译、印—马报刊选读、印尼语写作、印尼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印尼文学作品选读、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外企(如埃森哲咨询公司、陶氏化学);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专院校、社科院)。

 

6.越南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越南语一说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是越南官方用语及通用媒介语,此外还通行于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部分地区,我国的京族也说这种语言。

越南语专业于2007年恢复设立(1951年我校开设越南语专业,19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专业师生全部并入北京大学),自2008年开始招生,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本科每4年招生,有硕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越南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越南社会、经济和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越南语交际和汉越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越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推行“7+1”模式,使学生在校8个学期中,有1个学期前往越南留学。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越南语、高级越南语、越南语泛读、越南语会话、越南语视听说、越南语语法、越南语写作、越南概况、越南语报刊选读、越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外企、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专院校、社科院);或继续深造(康奈尔大学、中山大学等)。

 

7.希伯来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希伯来语属于亚非语系(旧称闪含语系)闪语族中部闪语支迦南语群,与阿拉伯语是亲属语言。

希伯来语专业建于2008年,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本科每4年招生,有硕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希伯来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以色列社会、经济和犹太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希伯来语交际和汉希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希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推行“7+1”模式,使学生在校8个学期中,有1个学期前往以色列留学。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希伯来语、高级希伯来语、希伯来语泛读、希伯来语口语、希伯来语视听说、希伯来语语法、希伯来语口译、希伯来语报刊选读、希伯来语写作、希伯来语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希伯来语文学作品选读、希伯来《圣经》导读、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外企;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专院校、社科院);或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8.土耳其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土耳其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典型的黏着语。土耳其在突厥语族国家和地区中有广泛影响,突厥语族内各语种的互通性很强,因此土耳其语是研究中亚历史和现今政治经济的入门语言。

土耳其语专业建于2011年,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本科每4年招生,有硕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土耳其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土耳其国家社会、经济和伊斯兰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土耳其语交际和汉土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土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本专业推行“7+1”模式,使学生在校8个学期中,有1个学期前往土耳其留学。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土耳其语、高级土耳其语、土耳其语泛读、土耳其语会话、土耳其语视听说、土耳其语语法、土耳其语写作、土耳其概况、土耳其语报刊选读、土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

9.印地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合称印度斯坦语)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用天城体字母,后者用阿拉伯字母,前者的梵语借词多一点,后者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多一些。印地语是印度的国语,也是印度中央政府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英语为第二附加官方语言),印地语同时也是斐济的官方语言之一。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也通行印地语。全世界有4.8亿多人口以印地语为母语。

印地语专业开设于2013年,本科每4年招生,有硕士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印地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印度社会、经济和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印地语交际和汉印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本专业还参加本校的“多语种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华社等机构培养懂得英印(地)双语、参加过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的优秀学生。

本专业主要课程:基础印地语、高级印地语、印地语泛读、印地语会话、印地语视听说、印地语语法、印地语写作、印度概况、印地语报刊选读、印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北大等知名高校深造。

10.斯瓦希里语(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斯瓦希里语属于尼日尔—刚果语系班图语族,和阿拉伯语及豪萨语并列非洲三大语言,是非洲语言使用人数多的语言之一,全球约有超过5000万人使用该语言。斯瓦希里语是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官方语言之一,以及刚果、赞比亚、马拉维、布隆迪、卢旺达、莫桑比克等国的国家语言或重要交际语,此外也有学者认为科摩罗群岛使用的科摩罗语是斯瓦希里语的一种方言。在迪士尼的动画片《狮子王》里有不少斯瓦希里语,例如:主角“辛巴”(Simba)的意思其实就是“狮子”。

斯瓦希里语专业建于2018年,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特色专业。本科每4年招生。本专业力行“7+1”模式,使学生在校8个学期中,有1到2个学期前往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内罗毕大学留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斯瓦希里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对东非社会、经济和宗教文化有广泛了解,且具有良好的斯瓦希里语交际和汉斯互译能力,能从事初步科研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

专业主要课程:基础斯瓦希里语、高级斯瓦希里语、斯瓦希里语听力、斯瓦希里语会话、斯瓦希里语口译、斯瓦希里语写作、斯瓦希里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斯瓦希里语报刊选读、斯瓦希里语文学作品选读、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各涉外部门(如外交部、使领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各地外办、公安、海关、边检);大型国企、民企(如广州富力集团、中国航空进出口公司、中行);涉外传媒、科研教学单位(如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大专院校、社科院)或其他国内高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