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专业

日期:2020-07-26 22:30

1.化学工程与工艺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本专业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被列入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及国家级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复认证,以及美国AB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通过本专业全体专任教师的长期努力,建立了先进完整的精品课程培养体系、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基地和以MOOC为主导的微专业等,所有课程可实现全英语授课,专业教学团队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教学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化工过程分析与开发和化工专业实验等。

毕业生去向:(1)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3)在与化工相关的大型国有企业、知名外企等从事产品开发、销售和企业管理工作;(4)通过自主创业、从事自由职业、私人投资等形式,在与化学工程及相关或其他领域内灵活就业。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2.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双万计划国家赛道“一流本科”(全国唯一),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专注培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设置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根本问题: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2011年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建设硕士学位,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并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同时专业教学团队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类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我校是全国首批设置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本专业现已发展为全国为著名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紧紧依托化学工程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风险评价与控制实验室、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资源过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雄厚的师资力量,并联合生物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不同专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办学。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化学、生物、环境、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资源、能源、化工、冶金、材料以及生物、医药、食品等相关领域从事洁净生产工艺或末端治理研究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在系统完整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教育体系中,突出结晶学与工业结晶、分离工程、工程流体力学、资源加工过程与装备、微生物技术、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等工程技术与人文教育,聚焦“物质分离过程中界面科学与工程”“复杂共伴生国家战略资源高效利用”及“城市矿山资源化”等领域,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特色专业教育体系。

毕业生去向:在化工、石油、冶金、建材、食品、轻工等各类资源加工与利用相关企业、设计院(工程建设公司)、研究院等从事与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从事各类城市环境与资源管理工作;在高校相关专业从事辅助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家管理部门中从事技术贸易与技术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3.轻化工程


轻化工产品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市场对功能化、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专用化学品和新材料的需求迅速增加。开发满足终使用性能的新产品和新材料,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甚至生命质量,是轻化工程专业人才的使命。


添加剂是少量应用即能赋予产品新的功能、改善产品性能的物质,可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诸如合成材料、日用化工、食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其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添加剂产业的同步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轻化工程专业2019年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按照添加剂化学与工程方向招收和培养学生。着眼于材料化工和日用化工领域添加剂的结构、性能及其生产与应用。本专业特色鲜明,涉猎面广,实用性强,是创造炫丽、高品质生活必不可少的专业。

本专业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和化学工程基础知识,对材料化工、日用化工等添加剂的重要应用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过程开发能力,专业覆盖面广,工作适应性强。

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科学基础、胶体与表 面化学、流变学基础、添加剂合成原理、材料添加剂化学、化学反应工程、添加剂生产设备及设计、轻化工程专业实验等。

毕业生去向:在材料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制药、助剂、石油化工等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从事工程技术、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科学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4.油气储运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系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加工特色)专业是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适应国家建设急需而设立的专业。专业方向包括:油气储存、油气加工和产品应用、油气集输和管道运输、石油金融贸易。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基于原石油加工专业,坚持依石油化工而立、缘石油化工而强,具有辉煌的历史,1988年,江泽民同志为我校石油加工专业题词“人才辈出”。本专业为我国的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兴田、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本专业注重教育国际化和留学生的培养,教学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就业、读研和出国深造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团队充满活力,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地方及企业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和教改成果奖励。

专业主干课程:石油炼制工艺学、油气集输、天然气加工工程、分离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城市燃气输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等。

毕业生去向: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所属的分公司,石化研究院、设计院,高等院校,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现代物流管理部门,石油贸易公司,航空油料公司,港口,军队,IT企业等单位。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5、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本双学位项目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化工学科)及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程管理学科)。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历次学科评估中,一直位列全国同类参评学科的前三名,在2016年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科,2017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16学科评估中获评B+学科,进入全国前10%,排名并列第19位。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拥有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成多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及重点课程、上海市在线课程,并获得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化工专业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ABET认证14标准,以学生“学习成果达成”为评价指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培养机制,以及“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覆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增加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工程管理学科顺应“一带一路”倡议,紧随国家基建投资的需求,以AACSB国际教育认证为契机,强调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应用的综合能力,通过课程内容改造、配套教材建设、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团队优化以及学术导师制度等方式,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团队和实践等方面形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本双学位项目面向大数据时代的项目化和知识经济社会,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始终贯彻现代工程认证教育理念,构建面向新产业发展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化工产品开发及建造过程的项目化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化工专业及工程管理专业优势,培养具有系统的化工专业知识和扎实的项目管理知识,具备工程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及化工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概论、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预算与成本管理、项目合同与采购管理、项目融资、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等。

毕业生去向:在化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工程建设与管理单位、投资公司、设计规划部门、政府机关等从事化工设计、化工生产和技术管理以及化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双学位项目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双学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