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地处川滇黔交汇、素有“三省红都”之称的毕节市。1938年,学校的前身一“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在抗日的烽火中诞生,历经毕节“五.七”师范大学、毕节师专、毕节学院等时期。2005年升本以来,学校先后被列为教育部对口支援项目高校,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贵州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干亩校园位于城市核心区。蜿蜒曲折的流沧河穿过校园,以学院命名的学院路成为东西两个校区的纽带,城市湿地公园与校园融为一一体。三友峰、清荷园、櫻花园、杏园、梅园、玉兰园各显风韵,山、水、湖相映成趣,绿树成荫,花香鸟语。
弘毅楼、格致园、弘毅广场、明德广场彰显大学精神,是理想的学习园地。图书馆、体育馆,工程训练中心、运动场等教育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学校设有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理学院、经管学院、生态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等14个教学单位。现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采矿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移动3G/4G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为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特殊教育、体育教育为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矿业工程、特殊教育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逻辑学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农业部“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毕节综合试验站"1个,与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共建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校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省管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19人,聚集了一支由教授、博士等组成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全日制本专科,以及国外留学生1万余人。建成了融“奖、贷、助、补、减、免"等为一体的资助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弘毅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30余项。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青年之声●贵工程”、“流沧夜话”、“磅研大讲堂”等主题活动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无人机、3D打印、军训教官团等大学生社团50余个。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全省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涌现出被称为“双子星座”的贵州高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陈忠、郭勇,用第一个月工资感恩母校的优秀学子卢华贵等等--大批优秀毕业生。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深人推进。与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开展交流生合作项目,与对口支援高校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以“2+2"*2+.5+0.5"等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面向未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要做项天立地的英雄汉”和担当“五千年的历史责任”的毕师精神,践行明德笃学、弘毅力行的校训,正朝着建成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二、招生章程


专业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