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剖析
通信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无线电工程专业,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高校中建立较早的无线电工程专业之一。本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面向航天、服务国防、注重国防领域的应用,同时兼顾电子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其它领域中的应用”,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本科录取分数曾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各专业首位。本专业于2019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已于2017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了专业本科学历在国际上的资格互认。任何人/机器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与任何人/机器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这一目标代表着人类的终极梦想,而通信工程专业就是实现这一终极梦想的专业人才摇篮。通信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重点培养能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发展中从事通信领域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5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室内外高精度无线导航、卫星及深空通信以及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本专业的研究成果已在民用通信及国防、航天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专业优势
本专业一直秉承学校“面向航天,服务国防”的办学特色和宗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把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专业的中心任务,坚持科教融合,激励创新、提升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落实人才培养理念,在积极推动专业纵向科研项目研究和横向科研项目研制的同时,以科研项目为支撑,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信工程专业建有“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公安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各1个;其中,中国-智利ICT“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时任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于2017年5月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期间共同见证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并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一带一路”ICT国际联合实验室,2019年通过科技部答辩正式成立。本专业以工信部国防特色重点学科为平台,2010年成为我校首批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之一,2012年获批了哈工大-中兴通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信工程专业将创新实践教学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强调“做中学、赛中练、实践不断线、科研助育人”,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和个性培养的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形成了“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级平台、四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大一年度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业学科竞赛科研实践”这一逐渐引导、步步深入、全面完整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师资情况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了专业本科学历在国际上的资格互认,现有教师4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20人、中组部特聘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黑龙江省优青2人,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人,黑龙江省青年教学名师1人,教师博士化率97%,80%的老师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四)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家国情怀,尊重社会价值,恪守工程伦理道德,具有沟通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多维知识结构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职业胜任力,能够引领未来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杰出人才。
(五)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图及CAD基础、电路基础、微机与微控制器原理、电子线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信号与系统A、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
专业核心课程:通信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波技术、天线原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定位导航原理。
(六)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国家以及学校的各种国际交流项目,获得丰富的短期留学和出国交流机会,毕业生在国内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比例超过70%。境外高水平高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UC伯克利、约翰霍普金斯、宾夕法尼亚大学、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国内高水平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