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日期:2022-12-14 10:12


(一)专业剖析

本专业培养方向是建立在电子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航天航空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本专业是工信部国防紧缺特色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主要研究通信、雷达、光电等电子系统中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过程的技术与方法,重点研究如何正确、可靠、安全地使获得的信息高效服务于人类。

(二)专业优势

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等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以及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科研方向主要包括:智慧通信理论与对抗技术、卫星通信与测控技术、智能对抗信号处理技术、信息对抗仿真技术以及硬件设计与开发等。智慧通信理论与对抗技术是通信、信息对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结合,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自适应高效无线通信、精确定位与信息对抗技术。卫星通信与测控技术研究编队卫星通信、通信信号处理、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通信与测控技术。智能对抗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利用阵列信号实现超分辨测向、自适应干扰抑制、空时自适应处理、自适应检测、自适应参数估计以及阵列结构优化。信息对抗仿真技术研究将信息对抗技术、红蓝对抗战术推演与先进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为对抗演练提供辅助决策。硬件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高精尖武器测试设备的硬件板卡设计、测试技术开发以及可见光通信等。本专业国际合作交流深入广泛,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知名大学合作紧密。

(三)师资情况

该专业教师30人,教授1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0人,教授级高工1人,教师队伍包括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四)培养目标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家国情怀,尊重社会价值,恪守工程伦理道德,具有沟通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多维知识结构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职业胜任力,能够引领未来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杰出人才。

(五)课程体系

技术基础课:工程图及CAD基础、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A、通信电子线路、随机信号分析、微波技术、天线原理、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专业基础课:数字信号处理、微机与微控制器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线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

专业核心课:通信原理、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通信对抗原理及应用、电子对抗技术、光电对抗技术、网络安全与对抗技术。

(六)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本科毕业后,除可进一步出国学习外,还有60%以上学生经保送或者考试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他毕业生可以在军民领域的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信息产业、国防建设及其管理部门从事与通信与电子信息处理、电子、信息与网络系统安全、信息对抗等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单位主要有科研院所、移动、联通、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